本網訊 2011年10月26日,國務院決定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央每年撥款160多億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2011年底,丹寨縣31所學校,18085名學生享受到了國家的這項優惠政策。然而,免費午餐的背后,卻時有學生浪費糧食現象的發生,為讓學生在免費享受營養餐的同時,珍惜糧食,感恩祖國,丹寨縣各學校從餐桌文明抓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在揚武小學的食堂里,“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像這樣的宣傳標語就有20多條,學生們只要走進食堂,就能隨處看到,一條條溫馨的宣傳標語,時刻提醒、指引著學生的一言一行,文明用餐的飲食文化也融入了學生的腦海里。
王建平是揚武小學三年級的一名學生,下課鈴聲響了,他和其他同學一樣,蜂擁著跑向食堂,可是進了食堂,他們都放慢了腳步,自覺的排起隊來。食堂阿姨根據學生的個頭,以按需分配的方式,按順序給學生挨個盛飯。王建平個兒還有些小,食堂阿姨給他盛的飯也少些,打到飯的他,直徑走到自己班級劃分的座位上,和同學們一起認真吃飯。偌大的食堂里,沒有一點吵鬧聲,同學們都自覺的遵守著學校里的就餐制度,飯后還各自收拾自己桌上的殘物,把碗拿到指定地方放好。王建平說,在老師們的教導下,文明就餐早以成了自己的一種習慣。
據了解,近年來丹寨縣把營養餐的實施作為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文明行為的課堂,從小處入手,從餐桌上抓起,在努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抓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今,走在丹寨的校園里,陌生的你也會不時收到迎面而來學生的隊禮,還有那一聲聲甜甜的“老師您好!”。(薛華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