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16日報道,據多名消息人士透露,圍繞侵華戰爭時日本企業強擄中國勞工一事,受害勞工及其家屬向日企索賠及要求道歉的集體訴訟正在中國國內醞釀。訴訟對象為三菱材料等數家公司,最終可能發展至以約20家日企為對象的大規模訴訟。
據報道,圍繞強擄勞工一事,雖然日本法院已判定受害者一方敗訴,但中國國內迄今尚未正式提起訴訟。如果中國法院繼韓國之后勒令日企賠償,那么日本與鄰國的關系將進一步陷入困境。
三菱材料公司公關和投資者關系部門對此表示“沒有國家出面不可能解決”,當遭到起訴時將“采取適當的措施”。
據消息人士透露,受害勞工及其家屬計劃在北京市和山東、河北兩省等法院提起訴訟,要求(1)承認強擄事實并道歉;(2)向所有受害者做出賠償;(3)在日本國內建立紀念碑。中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律師們在策劃這起訴訟,中國社科院和北京大學的學者等也參與其中。
報道稱,該集體訴訟參考韓國法院接連勒令日企對二戰時期被強迫勞動的韓國人做出賠償的先例,鑒于圍繞釣魚島問題的對立和靖國神社參拜問題引起日中關系惡化,中方相關動作迅速趨于活躍。
針對三菱材料公司,中國國內已成立統一談判團,要求通過包括日本律師在內的統一代理人團就全面解決展開談判。日本外務省報告等資料顯示,被強擄的中國人中僅該公司就涉及3700人。
中國被強擄的勞工和隨軍慰安婦等受害者以擁有個人索賠權為由,接連在日本提起訴訟,但日本最高法院于2007年裁定個人索賠權已在聯合聲明中被放棄,中國原告最終敗訴。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