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春節期間發生的這許多變化,與其說是一種常態的回歸,不如說是在重新找回尊嚴的積極努力。
一家單位駐三亞的負責人表示,今年春節期間沒了公務接待,一身輕松,多年來也首次有時間春節在家過年、走親訪友了。在一家河南省屬國有企業當領導的老陳說:紀委的人過節也暗訪,豪華酒店、棋牌室等地方是重點。公款消費開發票,說不定身邊就有人盯著呢。誰敢?
公務接待少了、甚至干脆沒了;單位發年貨也不用攀比了;公款吃喝也收斂了……媒體報道可能只是聚焦了個別地區的一些現象,而從更開闊的視野看,這些現象無疑有著很大的普遍性。
無需調侃這些公務員的“矯情”,也無需嘲笑這一群體的“抱怨”。諸多“細節”的涓涓細流,或將匯成經濟社會層面的主流。而經由公務員的“年節之變”,也有可能開啟公眾期待已久的好的公共生活。
什么才是好的公共生活?首先,好的公共生活應該公私邊界分明,公是公,私是私,而不是相互濡染,混為一談,甚至因私害公,公私不分。海南的春節氣候宜人,官員當然可以利用法定假日來此休閑度假,看看海、沖沖浪、品嘗品嘗海鮮。只是,這種休假應該完全是私人的,不能濫用權力的影響,尋求公務接待。
其次,好的公共生活還應該鼓勵群體美德、維護個體尊嚴。公務員也是公民,也應該有一般公民殷殷以求的德性和尊嚴訴求。
不必諱言,作為一個社會群體,責在管理公共事務的公務員,往往被抱以較高的社會期待,但現實中的一些亂象,比如,濫用公共資源、習慣權力分肥、沉溺奢靡享樂等,則容易與這種期待形成較大的形象落差。這些現實中可能存在的情形,以及公眾長久以來據此形成的印象,都使得這一群體飽受詬病。公務員春節期間發生的這許多變化,與其說是一種常態的回歸,不如說是在重新找回尊嚴的積極努力。
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公務員這一群體的變化并不僅僅止于春節。自從中央公布八項規定以來,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各地各部門在改進作風方面均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也是一直以來公務員紛紛吐槽“不容易”的深層原因。反過來講,若是動了真格的,其實也沒有什么,一點年貨,不發不也過年了?習慣了就正常了。
當然,鑒于“自改革”的艱難和復雜,也不能對這種變化過于樂觀,還應該看到,在不為人知的角落,仍有監督、檢查的盲區存在。
這就需要,以此“新變”為契機,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進一步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徹底清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切實保障社會公眾的公共幸福,讓包括公務員在內的全體公民享有好的公共生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