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戰讓更多人知道了漸凍人群體 記者跟訪發現,光有金錢和物資援助還不夠
漸凍人更渴望“心理解凍”
核心提示
陸康寧,武鳴縣城廂鎮瀨琶村人,很不幸的是,他的人生沒能像名字那樣健康安寧。2009年,他被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
近段時間,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讓許多人第一次知道了漸凍人這種罕見的疾病,但是,漸凍人的生活現狀及他們真正的需求,我們又能了解多少?8月30日,南寧市及武鳴縣的一群義工看望慰問了漸凍人陸康寧,隨行的本報記者也與漸凍人有了一次近距離接觸。記者發現,比起捐款資助,漸凍人更需要的可能還是來自社會的心理關愛。
“無情”現狀
他連打蚊子的力氣都沒有
8月30日,本報記者跟隨南寧八桂義工及武鳴公益組織、武鳴靈水論壇的愛心人士,來到武鳴“漸凍人”陸康寧的家中,開展愛心活動。
陸康寧家的墻上,掛著一幅全家福照片。照片里的他和父母、弟弟站在一起,那是他剛患病時照的,照片上的他臉色仍比較紅潤,體態正常。但現在的他消瘦異常,和照片上已經判若兩人。
曾經,陸康寧也是一個健康正常的青年,但從2008年7月份開始,他開始感到手腳無力,一些很簡單的事情都沒辦法完成。當時他也不放在心上,覺得可能只是因為身體太勞累。不久他到縣城表姐的電車行幫忙,有時卻連掉在地上的螺絲釘都沒力撿起來。一直到2009年4月,陸康寧才被醫院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
陸康寧的母親告訴記者,得了這個病之后,陸康寧喝水只能用吸管,上廁所需要有人扶,就連晚上睡覺被蚊子咬了,他也只能干著急,不得不叫媽媽來幫忙打蚊子。
病中的陸康寧時常會上網與常來看望他的志愿者們聯系,但是由于手指不靈活,只能勉強滑動鼠標,多數時候他只能用QQ表情進行回復。
為了生病的兒子,陸康寧的父母操碎了心,靠種些蔬菜和花生為兒子治病籌錢。陸康寧的弟弟也常年在外打工,每月寄回1000多元當作哥哥的醫療費。
關愛“漸凍”
這群義工悄悄照顧了他5年
活動中,記者看到義工們和陸康寧一家均很熟稔,顯然交情不淺。義工們邊給陸康寧按摩小腿和手指,邊跟他聊家常。
陸康寧今年36歲,由于肌肉嚴重萎縮,瘦得只剩皮包骨,手指僵硬彎曲,雙手無力,沒辦法拿東西,飲食都需要別人幫助,走兩步路都需要人攙扶。他說話緩慢,但是看到這么多志愿者到訪,他一直不停地向志愿者們說謝謝。
2009年10月,陸康寧上武鳴靈水論壇發帖稱,自己患了“漸凍人”這種十分罕見的疾病,他很迷茫,不知道怎樣去面對未來的生活。這個帖子隨即引來了當地各方愛心人士的關注,武鳴公益組織隨即在論壇上號召網友一同幫助陸康寧。如今這樣的深情關懷已經持續了5年。
活動當天,義工們籌錢為陸康寧新買了一輛輪椅,好讓全身日漸萎縮的陸康寧行動更方便些。輪椅調試好后,義工廖先生主動把陸康寧抱起,放到了輪椅上,并細心詢問他坐得舒不舒服。隨后,義工們還現場為陸康寧捐款1000多元。
有人悄悄告訴記者,廖先生自費給陸康寧定了1年多的牛奶。記者向廖先生詢問此事得知,原來陸康寧從去年開始已經吃不進米飯了,只能喝點稀粥,廖先生怕他營養跟不上,便開始給他定高鈣奶。
幫助“走心”
他只希望關愛能更多一些
在安排好陸康寧坐進輪椅后,廖先生走出陸康寧的家,在屋外的小凳子上坐了下來,他告訴記者,每次來看望陸康寧他的心情都很沉重,眼睜睜看著陸康寧的身體越來越萎縮,他實在是難受。
“漸凍人”癥的殘酷,不僅在于這個病目前還沒有被學界廣泛認可的有效治療方式和藥物,更在于其特殊的發病方式,令病人不得不在意識比較清晰的情況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命逐漸消亡。
活動的領頭人蘇先生每年都要來探望陸康寧幾次,更多的是想在精神上給予他支撐和安慰。武鳴靈水論壇網友“隨風飄”也說:“得這種病的人在視力、意識方面是非常正常的,但他想做些什么卻無能為力,就像‘死緩’一樣,所以病人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我們來看望他的時候都刻意不提病情,只和他聊聊家常什么的。”
談到前段時間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有義工表示,“漸凍人”其實更希望得到社會愛心人士的心理安慰和關懷,捐款捐物都是次要的。
記者看到,通過和義工們的聊天,陸康寧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說,有這么多朋友來看望他,確實讓他的心情好了不少。他已經有3年沒出過家門了,現在有了義工們送的新輪椅,他渴望去看看村里和縣城的變化。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馮耀華 實習生 吳煊 莫云 文/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