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市民小劉最近從微信“朋友圈”代購了一臺港版iPhone5,結果錢付了,貨沒收著,自己還被拉黑了。
不知從何時起,微信“朋友圈”變成了“生意圈”,由此帶來的問題也接踵出現:假貨泛濫,騙子混雜,消費者上當受騙難維權。石家莊市工商局與石市公安部門相關人士都提醒市民,社交軟件的相關監(jiān)管法規(guī)還不健全,從微信朋友圈買東西需明辨真?zhèn)危饕睋坏嘁媸軗p要勇于維權。
案例
“朋友圈”買手機被騙3000塊
在省會一家私企上班的劉女士最近被微信“朋友圈”坑了一回。
劉女士說,她一直想買個蘋果手機,聽同事說朋友圈里可以代購港版貨,比市場價低很多,就動心了。她從朋友圈的一個聊天群中看到有推銷代購蘋果手機的人,很快互相添加了朋友。對方告訴她專業(yè)代購蘋果手機,可以代購港版的蘋果手機,還給她發(fā)來了一些商品照片,看起來與大陸市場上的蘋果手機一模一樣。
劉女士經過砍價,對方同意把價格降到3000元,但要先付錢后發(fā)貨。劉女士很快通過網銀給對方的銀行卡打了3000元,可等了兩天貨還不到,就在微信上催問對方。對方先是說已經發(fā)貨,讓她再等等;后來又說貨發(fā)錯了,得重發(fā),需要再等等;又過了幾天,劉女士還催,代購商就說需要繳納關稅,讓劉女士再打關稅的錢,劉女士此時意識到可能上當了,堅決不再付關稅的錢。結果對方直接干脆地把她拉黑了。劉女士已經記不清是誰拉自己入的聊天群,而且也并沒有對方的手機號,現在已經處于失聯狀態(tài)。
目前,劉女士已經報警,但是被騙的3000元能不能追回來還是個未知數。
從“朋友圈”買了偽劣童裝真堵心
和劉女士遇到騙子錢打水漂不同,全職媽媽李麗的遭遇則是典型的“殺熟”:因為相信朋友買了童裝,到手的卻是劣質品。
李麗之前從微信“朋友圈”上買過幾次東西,覺得還不錯。最近,一個朋友做了“微商”,專門賣童裝,說是出口商品的尾貨,質量絕對過硬,價格還便宜。李麗說,她從那個朋友那里一次性買了三件衣服,想著反正孩了也是要買衣服的,在哪兒買都是買,不如照顧自己的朋友,質量放心價格還優(yōu)惠。但是這次“照顧”讓她很傷心,因為到貨的商品質量很一般,基本就是地攤級別,根本不像朋友說的“出口商品尾貨”。礙于面子,她沒有說什么,但是心里還是挺郁悶的。李麗說,她現在最后悔的是自己還在“朋友圈”幫這個朋友轉發(fā)過廣告,不知道會不會有別的朋友上當。
“以后買東西千萬別看什么朋友面子,一定要看仔細,多方比較再下單。”這是李麗總結的經驗。
調查
認證“公眾號”只為取信顧客
據記者調查,“朋友圈”變成“生意圈”已是普遍現象。而名品代購是朋友圈最常見的模式,記者在微信“添加朋友”一項搜索“代購”,搜出來20多個結果,都是經過認證的公眾號,包括全球代購、手表代購、奢侈品代購、韓國服裝代購等五花八門。有的注明“保證真貨”,有的則直接打出“高仿”的招牌。記者接連關注了兩家公眾號,一家是代購手表,一家是代購奢侈品,稍一詢問得到的回復都是“請加我微信號XXXXVVV詳談”。
一位業(yè)內人士透露,很多經過認證的公眾號就是為了方便搜索,取信于顧客,而真正的交易都是繞過公眾號的“私單”交易,這種交易對消費者來說很沒保障。
不愿騙老師,透露“代購名品”內幕
在高校執(zhí)教的劉老師最近托學生代購,明白了一點內幕。劉老師說,她聽說自己的一個學生做“微商”,專門從海外代購名包,就輾轉找到這個學生想代購個GUCCI的包。學生雖然答應了,但是遲遲沒辦,隔了幾天該學生很小心地問劉老師:“高仿的行嗎?”劉老師很奇怪:不是說保證真品嗎?怎么成高仿的了?這時學生才告訴她,沒有真品,都是高仿的,微店里公布的那個價錢只能買到仿品,真品是賺不了錢的。因為劉老師畢竟是自己的老師,她不想騙老師,才說了實話。
非認證“微商”維權問題最突出
據業(yè)內人士介紹,“微商”如此泛濫,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門檻太低,缺乏監(jiān)管。
目前微信“朋友圈”里的“微商”分兩種,一種是經過微信認證的,提交了各種手續(xù)、開通了微信支付的正規(guī)“微商”,這部分“微商”相對靠譜,在交易上也比較正規(guī),一般會通過公眾號或者APP來收款。而更多的則是“野路子”,沒有經過微信平臺的認證和審核,以個人名義在朋友圈發(fā)布照片和廣告,交易時也不會走微信渠道,而是直接通過網銀付款,這部分“微商”的誠信與維權問題最為突出。
微信與淘寶、天貓、京東等網絡交易平臺相比,在交易方面不完善的地方很多。這位業(yè)內人士說,微信最初的設計只是一種聊天交流的工具,后來才出現了各種營銷,平臺開始監(jiān)管。不像這些網絡交易平臺定位就是一個營銷平臺,在對賣家的規(guī)范、監(jiān)管方面措施比較齊全。比如準入門檻,淘寶開店需要提交各種手續(xù),還要交質保金。而微信平臺上,雖然正規(guī)的“微商”也需要提交手續(xù)、交質保金,但大量游離在監(jiān)管之外的非正規(guī)“微商”卻是幾乎沒有門檻的,只需注冊個微信號,加到朋友圈就可以做生意了。甚至不需要本錢,先拍照片曬一曬,有人下單再去買。
微商的另一個特點是私密性,不像淘寶、當當這些網絡交易平臺很多購物的評論都是公開的,好評、差評、曬單所有的顧客都看得到,可以作為參考。而微信營銷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朋友圈,對于商品的交談、評論,圈外的人都看不到。
在維權方面則更是軟肋。微信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微信只是一種聊天交流工具,對于微信平臺上的私人交易糾紛、交易詐騙等現象,如果消費者提供資料證據,經核實屬實,微信平臺可以對違法的賬號進行封號處理,但消費者要進行維權、挽回交易損失則比較難。如果是符合立案標準的案件,可以選擇報警。
提醒
“朋友圈”購物也要索取票據
記者從石家莊市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了解到,“朋友圈”代購的確是個維權難題,很多代購商收錢、交貨以后就消失了,根本沒處找去。
石市工商局12315工作人員馬穎豐介紹說,朋友圈做生意往往沒有實體店,消費者也不會索要相關票據,事后發(fā)現商品有問題,很難維權。
石家莊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的張警官也表示,微信“朋友圈”中的詐騙案時有發(fā)生,比較常見的就是以代購的名義騙錢,有的代購商賣的是假貨,有的則根本沒有貨,騙了錢就消失了。他提醒市民在朋友圈消費要提高警惕,尤其是不認識的、搜來的、搖來的所謂“朋友”,還有一些通過各種聊天圈添加的不直接認識的朋友,都不要輕易相信,更不要輕易給對方打款。
微信的部分功能最好關閉
在記者采訪中,不少用戶表示,不知道一些微商是怎么加進朋友圈的。一位微信使用專家告訴記者,如果不想隨便加陌生的人,最好關閉一些隱私功能,比如在隱私設置中,關閉那些“把我推薦給QQ好友”、“通過QQ號搜索到我”、“通過手機號搜索到我”等功能,開啟“加我為好友時需要驗證”,給自己的朋友圈加一道防火墻。還有,如果被拉進一些陌生的群,也要提高警惕,交談里盡量不要涉及財產及交易。面對不直接認識的人添加自己,不要隨意點“通過”。
從安全方面考慮,不喜歡被陌生人打擾的微信用戶還可以關閉“定位”功能。這樣,在其他人使用“搖一搖”“搜索附近的人”時,就會屏蔽掉自己。 □記者 劉文靜 陳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