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來自河南、山西、黑龍江等10余個省份的200余名丟失孩子的家長前來鄭州集體尋子。“我們抱團取暖,集體尋子,希望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尋回孩子,此外,也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呼吁社會更多人照看好自家孩子,同時加入到阻止拐賣兒童的隊伍中去,共同為每個家庭的兒童搭建一個‘民間保護傘’。”此次集中尋子組織者赫東峰如是說。
當日,在鄭州地標性建筑二七塔前,來自全國各地200余名丟失孩子的家長頂著烈日,手持尋子宣傳頁不停地向過往市民發放,介紹自家孩子情況。眾人還集體制作了百米長的尋子宣傳海報吸引了許多市民的駐足,記錄孩子丟失信息,有的市民拿起手機拍照,當場發微信、微博幫忙尋子。此外,集體尋子現場還上演溫情一幕,眾人圍繞蛋糕集體為2009年被人販子拐走的周口女孩赫博文“遙寄”13歲的生日祝福。
“我很感動大家可以為我丟失的孩子過生日,丟失孩子的心情痛苦無比,能夠和大家一同互相扶持,互相幫助,是幸運的,也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可以早日尋找到丟失的孩子。”赫博文的父親赫東峰說,此次尋子的家長有的孩子剛丟失兩個月,有的已經丟失20多年,但相同的是沒有一個人就此放棄,“寧愿傾家蕩產,吃再多苦,受再多累,也要找下去,即使找不到,也不會停止腳步。”
河南商丘高辛鎮一對兄妹21年前在家門口玩耍時不幸被人販子拐走,當日年僅7歲的王高明、王高靜2人如今或許已經成家立業,但他們的家人仍在苦苦尋找。“孩子的父母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跑遍了全國各地,就跟流浪漢一樣21年來分頭漂泊在各個城市尋找孩子,如今他們父親得了腦溢血,重病在床仍囑咐我一定不能放棄找孩子。”兩個孩子的小姨薛艷梅說,“即使他不囑咐,我們全家人也會一直找下去,金錢、工作什么都沒有找到孩子重要,他們是我們所有的寄托。”
在尋子現場,記者與許多市民一同傾聽著家長的尋子歷程,有的家長為了尋找孩子,駕車萬里尋子,出車禍,病好后仍執著上路;有的家長為了等待孩子找回家門,十幾年不愿搬家;有的家長為了尋找孩子放棄萬元高薪工作,專心尋子,如今一貧如洗……一個個故事令圍觀的市民為之動容,紛紛表示愿意為他們尋子提供幫助。
電影《失孤》的原型,跋涉40萬公里,尋找孩子18年的郭剛唐也來到現場尋子。他的兒子郭振兩歲半時在山東老家被人拐走,從1999年底開始,整整十年,郭剛唐放棄了原來的朋友、生活方式,每天騎著摩托車開始逐個城市尋子,10年間騎了40多萬公里。“弄丟了孩子是我的責任,剛開始尋找兒子是一種自我救贖,而尋子路上,遇到了許多好心人讓我很感激,很感動,便逐漸走上了幫助他人一塊尋子的道路,這也算是一種抱團取暖,互相勉勵吧。”
18年間,郭剛唐的兒子雖然尚未找到,但他卻幫7個家庭找回了孩子。“丟失孩子的家長是無奈的,更是無助的。我在尋子路上很樂意幫助他們,我們這個特殊的弱勢群體需要互相扶持,關懷。”郭剛唐說,尋找孩子是艱辛的,但千萬不可盲目,首先要回歸生活,通過網絡等有效途徑理性尋子,而此次聯絡家長集體來鄭尋子,正是想抱團取暖擴大宣傳面,借助社會愛心人士力量尋子,同時也讓丟失的孩子可以看到他們,主動回家。
作者:馬義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