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成都
虛假廣告讓愛美女險喪命成都某人民醫院被罰50萬
成都的小楊是個愛美的女孩,為了讓自己的腿更細一些,2015年初,她聽信成都市某人民醫院做大腿吸脂手術。
然而,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己不僅沒有變美,還因術后嚴重感染,差點喪命。
成都市工商局調查發現,該院宣傳的“吸脂手術0風險”的廣告屬虛假宣傳,同時,當事人不能提供“西南最受信賴”、“西南美膚第一品牌”等證明材料,受到罰款50萬的處罰。
鏡頭2·德陽
非法獲取20小區住戶信息德陽某傳媒公司被罰6萬
2015年底,德陽市工商局查處了一起泄露個人信息的案件。德陽市某傳媒公司通過多個物業公司,獲得了約20個小區的住戶的信息,并在未經消費者本人同意,也未向消費者明示收集信息的目的、用途和使用范圍的情況下,擅自通過短信、電話的方式,發送推銷信息,最終受到罰款6萬的處罰。
以上,是為期100天的“紅盾春雷行動2016”中,全省各級工商部門立案查處的14559起案件中的一小部分。
2015年12月16日,以“治虛假、強維權”為主題的“紅盾春雷行動2016”在全省啟動。在100天的行動中,全省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141856人(次),統一開展“治理虛假宣傳”“強化消費維權”兩個專項行動,以及市州自選33個子行動,通過嚴格執法、重點查處整治、大力查辦大案要案,進一步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營造了活而有序的市場環境,切實維護了老百姓和商家的合法利益。
【成績單】
“紅盾春雷行動2016”采用“2+ X”模式,在全省統一開展“治理虛假宣傳”“強化消費維權”兩個專項行動,再由各地結合當地市場環境實際,確定“X”個自選專項行動。
治虛假
查處涉嫌虛假宣傳案件3012件
未取得資質就從事企業征信業務,還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形象進行虛假宣傳,甚至宣稱其業務得到國家部委支持。忽悠企業給錢辦信用認證,而不少企業還真上了當。這是德陽市工商局查處的首起征信行業虛假違法廣告案。
在“治理虛假宣傳”專項行動中,危害性大的非法集資、高息攬儲和醫藥、食品、招商投資、金融服務等類別廣告是各級工商執法人員的整治重點。
四處發傳單,宣傳自己是“廣安唯一高端婦產醫院”、“中國十大婦科醫院之一”,廣元某醫院收到了新《廣告法》實施后的首張醫院違法廣告罰單。
利用“e興金融”平臺,發布投資違法廣告,四川某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被自貢市工商局責令立即整改,并處以罰款2萬元。
百天戰果:行動期間,全省共立案查處涉嫌虛假宣傳案件3012件,案值3091.80萬元,罰沒1356.84萬元。其中,查處違法非法集資、高息攬儲廣告13件,招商投資廣告26件,其他金融服務廣告26件,罰沒款95.72萬元;移送司法機關6件;接受交辦案件6件(其他金融服務廣告),已結交辦案件6件;收繳印刷品5.71萬份。
強維權
2589批次不合格商品上“黑名單”
保護消費者權益,是工商部門傳統的職能職責,紅盾春雷行動2016也將“強化消費維權”作為全省統一開展的兩個專項行動之一。
行動期間,恰逢元旦、春節,為保障市民平安過節,溫暖過冬,各級工商部門結合“暖冬”專項執法行動,組織開展冬季取暖、保暖用品及兒童用品等季節性、節令性集中交易商品質量抽查檢驗660個批次,質量不合格的291個批次的商品在“黑名單”上公示。
凈化消費環境,除了從嚴監管,各地還各出奇招。樂山搭建了“誠信樂山旅游信用公示與服務平臺”,對景區經營戶設置商家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進行便利的信息查詢和暢通的評價、投書渠道,實現景區經營者經營信息自主更新,監管部門線上消費糾紛的及時調處。
百天戰果:在這100天內,全省共開展檢查經營主體、市場清查檢查總數154270次,檢查商場、超市、集貿市場等各類市場21230個,組織開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7974個批次,抽檢出不合格商品2589個批次。全省共立案查處“消費維權子行動”案件6810件,案值13025.08萬元,罰沒2629.36萬元。
子行動
確立10大類33個自選子行動
各市州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了10大類33個自選子行動,涵蓋了網絡商品交易、消費者信息保護、不正當競爭、商標專用權保護、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監管、旅游市場整治、非法銷售衛星地面接收設備專項整治等領域。
針對目前網絡交易市場魚龍混雜,缺乏監管,廣安市工商局開展“規范網絡交易市場”自選子行動,共行政指導40戶次,責令整改網站51個,刪除違法商品信息35條,提請關閉網站16個,轉案件線索20戶,查處網絡交易違法案件69件,處罰沒款16.6萬元。
白酒產業是瀘州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瀘州市工商局制定了以開展瀘酒商標專用權保護行動為重點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行動。
2016年被確立為“信用年”,巴中市工商局的“促信用”專項行動,通過加強企業信息公示、加強公示信息抽查等“五加強”,開展信用監管工作,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建立新型市場監管體系。
因地制宜,自選子行動,既出拳有力,還擊中要害,凸顯地方特色的同時,還造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百天戰果:行動期間,全省共立案查處各類自選子行動案件4754件,其中工商類案件3002件。
【成績背后】
強聯手
各地重視部門執法上升為“政府行動”
今年,是紅盾春雷行動的第四年。四川省工商局副局長洪波介紹,今年專項行動的成果充分體現了“社會共治”的力量。紅盾春雷行動2016得到了各地黨委政府的肯定和有力支持,部門執法上升為“政府行動”。
瀘州市工商局的紅盾春雷行動領導小組被瀘州市政府確定為政府的常設議事機構,為工商部門在行動中協調其他相關部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德陽、眉山等市政府以市政府辦的名義下發了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確將“紅盾春雷行動2016”納入市政府1月份重點工作。
部分市(州)工商局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以“紅盾春雷行動2016”為平臺,主動協調公安、質監、食藥、商務、發改等部門共同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多地形成了政府領導主導、工商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工作格局。
廣元、遂寧、南充等市工商局的“紅盾春雷行動2016”實施方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并積極協調食藥、質監、公安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
巴中市局聯合巴中市質監局制發了《巴中市工商局巴中市質監局“紅盾春雷行動2016”實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工商局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的“紅盾春雷行動2016”領導小組。接地氣關注民生“查辦一個案件、規范一個行業”
紅盾春雷行動2016堅持“查辦一個案件、規范一個行業”。各級工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持續關注社會熱點和民生領域的新問題、新現象,查處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案件,切實保障了老百姓的利益。
今年3·15前夕,成都市工商局錦江市場與質量監管局突擊檢查春熙路上一家名為“運動潮品特賣會”的賣場,查獲超百萬元“假耐克”運動鞋。
德陽市工商局嚴厲查處德陽某傳媒廣告有限公司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案,責令其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處罰款6萬元,全市范圍內商業性電話或短信騷擾頻率大幅下降。
資中、威遠工商局查處了某公交公司在從事城市公共交通經營活動時,向消費者收取了公交IC卡工本費,分別處罰款14.6萬、5.2萬元。目前該公司已做出整改,并向社會公示可辦理退還辦卡費及卡內余額。
遂寧射洪工質局立案調查轄區內五家駕校涉嫌強制收取考試補考費的違法行為,涉及人員近千人,造成了極大的社會影響。
【光榮榜】
熬夜奮戰一線堅守125人40集體獲表彰
從實施方案的討論、修改、落實,再到具體實施,“紅盾春雷行動2016”的亮眼成績,凝聚了無數工商執法人員的汗水。
為了“不因自己的一個慢動作而影響全局的工作進度”,德陽市工商局經檢支隊副支隊長朱六四連夜修改方案,將實施方案下發到各縣市區局,他用了不到40分鐘。
為了落實好“紅盾春雷行動2016”,巴中市通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專門印發了《“紅盾春雷行動2016”任務分解表》,將各項任務分解到所隊、到股室。通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馮坤說,行動期間,黨政班子每人負責一個片區,每周在駐片區至少得待上3天。
這只是一個個縮影。在此次專項行動中,成都市工商局消保處主任科員何余、攀枝花市米易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張志方、瀘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經檢支隊支隊長卿富元等,被評為“先進個人”。成都、內江、廣元、巴中、廣安、德陽、瀘州市工商局獲得一等獎,成都市金牛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內江市東興區工商行政管理局、廣元市蒼溪縣食品藥品和工商質監局等40個單位,被評為“先進集體”。
4年鑄就“紅盾春雷”品牌獲得百姓點贊
2014年立案查處5508件,2015年6568件,2016年 14559件,比2015年上升121.67%……這是近年來“紅盾春雷行動”交出的答卷。
我省工商系統連續4年在元旦、春節期間開展“紅盾春雷行動”。2013年,“紅盾春雷行動”打出第一槍,這一年的主題為“打假治劣惠民生,消費維權擴內需”。為確保春耕時節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執法人員檢查各類農資生產經營戶42314戶次,整頓農資經營市場1550個次,檢測農資商品489個批次,取締無照經營戶44戶。
2014年的紅盾春雷行動,以“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主題,省局組織對監測中發現的6類22種265個批次不合格商品進行查處,并4次權威發布重點商品質量監測結果。
2015年,紅盾春雷行動首次考慮地方自主權,采取“3+X”模式,在全省“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再由地方確定一個或多個具有當地特色的專項行動,更加接地氣。這一次行動,也由過去的兩個月,延長到100天,加大了打擊力度。各地相繼查處了一批侵犯“殼牌”、“公牛”、“拉芳”、“方太”等馳名商標專用權案件。
今年,是紅盾春雷行動的第四年。這次行動,不僅獲得了消費者的點贊,也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認可。廣安市副市長劉和斌評價今年的紅盾春雷行動“有聲勢,有效果,有特色”,遂寧市副市長劉云則給予了“用心用情主動作為”的評價。“紅盾春雷”已逐漸成為省市工商部門規范市場秩序,服務經濟發展,保障企業經營利益和市民消費權益以及建設法治工商的工作品牌。
作者:吳冰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