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7月5日,在貴州省錦屏縣銅鼓鎮花橋村忠智水果莊園在地圖中查看葡萄種植基地,一株株葡萄萌芽展葉,枝蔓伸長抽穗,花芽茂盛,正是葡萄生長的黃金期。
“這些芽芽每隔7、8天又冒出來,為集中樹體營養,使得留下來的芽子,可以得到充足的營養,更好地生長發育,我們要在開花之前把多余的新芽抹除,一條母枝留3至5芽就可以了。”正在忙著抹芽的王邦志一邊忙碌一邊向筆者介紹起來,“抹芽、疏花疏果的操作要求很嚴格,是保證今年豐產增收的重要管護環節。”
王邦志和丈夫楊秀忠從2014年起自費到湖南學習葡萄種植技術開始,便利用自家的3畝地和流轉農戶的稻田共23畝發展葡萄種植和生豬養殖。兩人靠著80后敢闖敢干的勁兒,不斷摸索種植技術和土壤改良技術,通過種養殖循環發展的模式,并加強精細疏果、套袋等管理,形成了原生態、口感好的有機水果。
“從開始到現在,我前前后后投了大概180萬元,現在主要是做葡萄、火龍果種植和農家樂經營。”據不善言詞的楊秀忠介紹,他們這個果園目前主要種植有葡萄40畝(其中:夏黑8畝、陽光玫瑰5畝、金手指3畝、浪漫紅顏3畝、巨勝一號3畝、刻倫身5畝、烏葉美人2畝、藍寶石3畝、葡萄3畝、其他5畝);有火龍果40畝(其中:臺灣紅心15畝、甜保10畝、紅香龍5畝、貴蜜龍10畝)。
在發展葡萄和火龍果種植的同時,王邦志夫婦還利用農閑做起了農家樂,菜肴主要是自家喂養的雞鴨魚鵝,既節約了成本,又讓客人吃到地道的農產品。依靠著“采摘水果玩得開心,自家產品吃得放心”的發展理念,不少周邊鄉鎮的游客聞訊前來體驗采摘、游園、游泳、自助燒烤等。
據悉,銅鼓鎮為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采用“黨建+能人+產業”模式鼓勵農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通過在村黨支部領導下,指導農村致富能力成立私人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轉協調服務和幫助申請創業補貼資金和相關配套政策,積極鼓勵農民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在文藝表演、農機服務、山核桃、桑葚、百合、牛、羊、林下養雞、甲魚、蔬菜、中藥材、蜂蜜等方面呈現出能人帶頭發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農文旅一體化發展“錢景”可觀的創業格局。(譚元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