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范診療標準,完善制度體系。加強醫療管理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各醫療機構健全診療行為管理制度、完善診療規范體系的同時,建立大型醫用設備點評制度,加大臨床路徑管理覆蓋面。截至目前,轄區二級公立醫院均實現利用信息化手段取代人工點評,臨床路徑管理達50%以上。
二、強化信息化建設、促進資源共享。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制約診療行為,醫生HIS系統嵌入“合理用藥系統”、“電子處方點評系統”、“抗生素管理系統”等系統,對于不合理用藥、濫用藥物進行彈出警告并限制選項,用科學手段制約診療行為,即高效又快捷。二是加快檢查結果互認,全縣二級公立醫院、醫療共同體內部實現檢查結果互認,有效減少重復檢查、過度檢查,節省群眾開支,簡化就診流程。
三、強化改革措施,優化政策環境。一是完善醫療機構績效分配制度,醫務人員收入真正體現勞動價值和技術價值,實現優績優酬。二是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持續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結構。
通過短期推進,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合理醫療檢查改革工作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進一步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構建“政府領導、部門協同、社會廣泛參與、群眾支持配合”的良好局面。(歐超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