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紅色”教育,為鄉村振興鑄魂。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入挖掘當地馬蹄井公園的紅色文化,用好用活黎平會議會址、黎平紀念館等紅色資源開展好主題黨日活動。通過情景式、體驗式、沉浸式現場教學,營造“嚴肅+活潑”的學習氛圍,將單一的“會議模式”變成多彩的“具體實踐”。堅持在放松中學習、在學習中放松,以觀看紅色電影為主要做法,提升黨史學習趣味,以感悟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不斷激發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干事創業熱情,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新活力、新動力。截至目前,平寨鄉各黨支部平均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2次、觀看紅色電影4部、開展專題學習8次、專題宣講7次、上黨課5次,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有聲有色”。
創建“綠色”家園,為鄉村振興塑形。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總結脫貧攻堅期間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經驗,鞏固提升既有成果,用好全鄉保潔員、護路員等263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制定《衛生公約》,強化責任到人和定期保潔長效機制執行,以“周一文明行動日”為活動契機,常態化開展“每周一大掃,每天一小掃”環境整治工作,讓村容寨貌時刻保持“美顏”狀態。今年以來,全鄉共開展人居環境大整治500余次,清掃垃圾432噸,清理河塘溝渠12條,整理農戶庭院610余戶,拆除廢棄建筑70余處,人居環境大有提升。
培育“黃色”產業,為鄉村振興賦能。充分利用本地黃色沃土,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做大做強林下天麻黃精和牛羊畜牧產業,契合“黨建+”“企業+”等發展模式,走出一條“黨建+林下產業”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實現了黨建引領下的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局面。2021年,共投入財政專項資金401萬元,實施產業項目5個,其中天麻種植28500平方米(含易地置業16500平方米),黃精種植600畝,油茶種植100畝,黃牛養殖46頭,預計輻射帶動全鄉380余戶群眾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羅孝凡 趙光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