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當前,防汛工作進入關鍵時期,爐山鎮按照“寧可備而無事,決不事而不備”的指導思想對防汛工作進行了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動,提前織密汛期災害防治安全網。
一是壓實“責任網”。制定《爐山鎮2021年防汛抗旱應急預案》,修訂完善水庫、電站《防洪搶險應急預案》《汛期調度運用方案》《汛期防御超標洪水應急方案》《水庫調度規程》《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等文件,成立主要領導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及各村兩委班子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包村領導具體抓、包村干部和村兩委班子一線抓的“三抓”機制,明確3座小二型水庫、電站、河流、堤防、山洪災害等重點工程的防汛責任人,確保防汛工作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是織密“排查網”。成立5個排查小組,重點對主要河道、山塘水庫、地質災害隱患點、建筑物、重點河段、電站、城鎮低洼路段等受降雨天氣易發生安全事故區域進行排查,鎮級河長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巡河,村級河長每周至少開展一次巡河,做到不漏一村、不留死角。目前,共開展山塘水庫、河流、湖泊、電站巡查450余次(含村級巡查),巡查人員570人次,排查問題64處,整改64處。
三是做好“宣傳網”。利用流動喇叭、微信群、QQ群等方式將預警信息全覆蓋推送到村,值班干部電話通知到村干部和監測員。組織地質災害點、山塘水庫等監測員開展“鳴鑼喊寨”提醒和實時監測,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小喇叭播放強降雨天氣預警60余次,微信轉發天氣預警消息95條,電話告知50余次。
四是落實“保障網”。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備齊備足相關物資,落實存放地點,保證在緊急情況發生時有物可用,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目前,備有應急車輛5輛、消防救援車輛2輛、救護車4輛、抽水泵20臺、潛水泵11臺、帳篷6頂、折疊床10張、防爆照明燈30個,救生衣30套及其他應急救災物資若干,為防汛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
五是強化“演練網”。圍繞險情上報、指揮決策、群眾避險轉移、大壩放水、社會治安維護、后勤服務等6方面內容,組織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平安建設辦、專職消防隊、水庫監測員及村民代表等開展防汛抗旱和山洪災害應急演練活動,全面提升群眾防災自救和干部防災搶險的能力。目前,共開展鎮村應急演練2次,對1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實現應急演練全覆蓋。
六是筑牢“值守網”。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明確汛期帶班領導和值班干部工作職責,及時準確發送市委市政府的決定、指令、通知、通報等有關信息,及時準確掌握天氣、水文趨勢,詳細了解并綜合分析雨情、水情、工情、災情,在出現險情和災情時,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第一時間集結應急搶險突擊隊趕赴現場,第一時間組織報送災情、險情信息。(龍玉紅 楊純)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