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冉秀英家庭農場柑橘種植基地的柑橘陸續進入采收期。
“這棵的好吃點,早熟蜜橘,您摘這棵嘛。”在冉秀英的家庭農場里,務工采摘柑橘的姐妹告訴筆者。她說,這幾天只要天晴,她們就到冉秀英的家庭農場來采摘柑橘,每天收入100元。采摘到商家需要的重量后,坐等貴陽、凱里、黃平、施秉、余慶、甕安等地的客商來拉,幫客商上好車后,就算一天工。
冉秀英為什么這么會種果樹呢?因為她父母是種果樹致富的土專家,她得到父母的真傳。結婚后,一直有個夢想,擁有自己的家庭農場。就在此時,一個文件的出臺,圓了她的農場夢。
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機遇隨著的到來,當時村辦林場合同到期,無人承包,原因是前任三屆承包人都在做虧本生意,放棄了承包權。
前不怕狼,后不怕虎的冉秀英知道這件事后,與丈夫商量,主動找到村黨支部書記,經協商,與村兩委簽訂了承包合同,開始自己的家庭農場創業發展之路。
每天丈夫與她一道起早摸黑,農忙時,就請臨時工,閑的時候,夫妻倆就慢慢的去做,每天都在農場里忙著,把汗水、智慧和創業激情全傾瀉在自己的農場里。苦盡甘來,2016年,柑橘開始掛果,又香又甜的柑橘為她帶來了第一桶金,投資得到了回報。第二年,在村黨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她又向村、組流轉荒山荒坡開發成片柑橘林地和空殼李、桃子基地,現已到最佳掛果期。
為了這個家、為了這片果園、為了她的家庭農場發展,冉秀英努力的去奮斗,看書學習、參加培訓、刻苦專研,她不僅掌握了果樹嫁接、修剪、追肥、病蟲害防治、果樹栽培等多種技術,將自己的家庭農場打造成為了致富的“聚寶盆”,每年能帶來近80萬元的收入。為家人、為當地百姓小康生活注入了新活力。
“8年來,我的家庭農場成功后,好多外出務工的親戚朋友送我田土做個不荒,加之自己流轉的荒山荒坡,陸陸續續發展到今天的30畝李子+桃子果,10畝的椪柑+柑橘果,20畝中藥材、20畝魚塘、20畝水稻。除去成本和各種開支,一年下來收入近20萬元。累是累點,比出門打工自由、要劃算得多。”冉秀英樂呵呵地說。
和她同樣高興的,還有周邊的村民。“我們每年每畝荒坡可獲得300元租金,平時還可以到她的基地來打工。一年下來,租金加工資,可掙到10000多塊錢,既照顧好家庭,又增加了收入。”正在采摘柑橘果的村民潘秀蘭面帶笑容地說。
產業大、開支也大。冉秀英每年都要支付給村民6萬多元的土地流轉金,支付給村民的務工費40多萬元,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
近年來,冉秀英的家庭農場發展得到村黨支部的大力支持,解決了她的煩心事——“水、電、路”三通難題,讓她的家庭農場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信心十足,擴大農場發展。
“前幾天,我在木江又流轉了40畝荒坡,準備全部都種植椪柑,讓生活碰出更大的‘火花’來。”前幾天,剛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冉秀英悄悄告訴筆者。
“雖然現在我還不是共產黨員,但我時時都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經營好自己現有的140多畝家庭農場,為廣大農村姐妹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也讓姐妹們的生活像椪柑一樣甜蜜,‘碰出’小康來。”冉秀英信心滿滿地說。(張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