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一是盤活林下資源,以短養長獲收益。瓦寨鎮國有林場有林地面積2100余畝,為充分利用林場豐富的林下資源優勢和林蔭空間優勢,巧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瓦寨鎮從林下經濟入手,挖掘林地潛力,唱響林下發展致富曲,初步探索出林+菌、林+藥等產業發展模式。重點聚焦林下猴頭菇主導產業,規劃種植林菌面積1200畝,搭建林菌架子20000平方米,擁有林菌80余萬棒。
二是開發工作崗位,就近就業獲薪金。在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基地的良性發展帶動了周邊村民進園務工,增加收入。基地年均提供采摘、分揀、包裝等就業崗位40余個,通過及時按月足額發放工人勞務工資、發放獎金以及教授種植技術等方式,驅動務工人員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人員長期穩定在基地務工。每人按照每年務工10個月、每月務工20天、每天務工收入80元,實現年人均務工收入1.6萬元。同時,基地以按勞取酬方式開發扶貧專崗,共落實保潔員190人、護路員60人,年戶均增收329.27余元。
三是提升農戶發展動能,利益聯結獲息金。基地的發展帶動了我鎮“公司+基地+農戶”的扶貧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菌棒生產、林下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的發展。利益聯結順洞村287戶1062人,按照投入扶貧資金300萬元的6%比例進行分紅,分紅資金達18萬元。(舒天美 )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