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臺江縣革一鎮聚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目標,積極落實省、州、縣工作部署,以示范帶動全面,以融合加快發展,強化組織領導、宣傳動員、多元種植、跟蹤服務,推動油茶產業“接二連三”落地落實,發展油茶3100畝。
“三人共抓”穩推進
“從無到有,看著眼前這連片的500畝油茶,成就感就油然而生,這一切都得感謝黨的好政策和政府的組織領導”種植大戶張俊欣慰的說。
產業發展,組織領導是關鍵。自2019年開始種植油茶以來,革一鎮嚴格按照臺江縣革一鎮2019年度油茶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明確專人負責,村級落實地塊,林業站配合勾圖。“油茶專班要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完善機制,高位推動油茶種植工作,確確實實走出一條產業有規模、帶貧有機制、增收有實效的產業扶貧路子來。”鎮黨委書記顧先科同志表示。
為切實加強對油茶產業的領導,結合革一鎮農業產業工作重心,明確了2名黨政主要領導的產業發展分工,分別主抓林下經濟和油茶產業,組建了油茶產業專班,將村干部納入專班隊伍,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村級五大員共同抓的組織領導機構,保障了油茶產業發展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多方動員出實效
“油茶全身都是寶,茶油、油茶果殼、茶花都有廣泛用途”
“可以由大戶承接帶動貧困戶發展,屆時政府投入扶貧資金統一采購種苗、肥料等物資,資金量化給受益貧困戶,承接主體負責生產經營管理銷售等”
......
宣傳發動是發展油茶產業的前提。自縣級油茶產業發展方案出臺后,革一鎮根據縣下達的目標任務,立即開展宣傳動員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油茶種植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組織發動各村選擇好地塊,列出地塊清單,并邀請上級專家和縣專班實地進行指導。根據適宜種植地塊,緊盯企業和大戶兩類重點人群,有針對性開展宣傳發動工作。
事實證明,強化宣傳動員是行之有效的。
2020年革一鎮青崗坡1500畝油茶基地建設項目引入了貴州臺江福林森科技造林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張俊共同實施,同時該基地也成為了縣級高標準油茶示范基地。
“油茶+N”增效益
“這一油茶產業基地我套種馬鈴薯200畝,屯上那塊套種百部300畝。在油茶見效前,這塊地穩穩當當有收獲,等油茶掛果后,往后效益就更可觀”。站在山頭,看著原來的荒山如今油茶茁壯成長,馬鈴薯葉綠綠油油,貴州臺江福林森科技造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老林臉上充滿期待。
經濟效益是產業發展的目的。革一鎮油茶產業剛起步,針對油茶種植周期較長的特點,革一鎮加大“油茶+”套種模式的探索力度,充分利用現有土地資源,發揮集中生產管理優勢,結合種植地塊土質、地形等特點,通過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等方式,打造油茶套種糧、藥、疏等示范基地,促使產業效益最大化。
截止目前,全鎮已建的6個油茶基地中有4個基地套種有馬鈴薯、南瓜、蓮花白、百部等其它經濟作物,套種面積1100畝,下一步,擬在青崗坡1500畝油茶基地套種中藥材1000畝。
“三員服務”解難題
搞好一個產業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油茶產業發展過程中,這些年來,革一鎮黨委政府更是貼心服務,讓油茶發展之火越燒越旺。
“正是因為政府的全程跟蹤服務和積極幫助申報項目,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油茶的信心”這是在基地聽到基地負責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做好政府服務是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為幫助經營主體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革一鎮主動加強與縣油茶專班的工作匯報和對接,定期不定期邀請專班同志到基地指導工作。推行“三員服務”法,即由基地所在地聯系村領導和扶貧站、綜治辦各1名同志分別擔任項目管理員、產業指導員、矛盾調解員,要求每周不少于3次到各基地了解基地建設進度和發展情況,加強跟蹤服務,及時幫助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如今,繼精品水果、林下中藥材、生豬養殖、食用菌之后,油茶已成為革一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又一支柱產業。(石小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