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貴州大學2019級博士生張建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科技創新作用,創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農藥,用行動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誓言。
張建,貴州大學2019級農藥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貴州省首位入選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的研究生。創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農藥“香草硫縮病醚”和“氟芐硫縮誘醚”。帶領團隊一舉斬獲“互聯網+”國賽金獎、銀獎和逐夢小康獎。獲2018年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獲202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出版物·圖書獎一等獎(參與)。實現乙蒜素清潔化生產新工藝,創億元經濟效益,榮獲清原綠色農藥獎。開展香草硫縮病醚推廣示范應用1.2萬畝,幫助農戶增收上千萬元。榮獲“書記校長特別嘉獎”,參與的“博士村長計劃”獲教育部第三屆省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所在團隊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第19屆“貴州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等榮譽稱號。
劉宸
早在2017年,剛在西南石油大學讀滿一年的劉宸,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應征入伍,并主動請纓到艱苦邊遠的新疆服役,實現自己衛國戍邊、歷練人生的從軍夢想。
2020年9月退役后,劉宸返校復學。他將部隊的優良作風帶回校園,繼續發揮模范作用,擔任學校武裝部教導隊教員、公安局聯合高校反電信詐騙宣傳形象大使等,不斷弘揚傳播正能量。
劉耀東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工科學子,武漢工程大學2018級本科生劉耀東不斷思考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他參與碳化硅陶瓷膜應用領域相關研究,共擁有國家專利11項,成果轉化率達到90%。
楊倩
2021年7月24日,東京奧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比賽,伴隨一聲槍響,清華大學2018級本科生楊倩射落首金。
賽場上的奮力拼搏、面對壓力時的鎮定自若、頒獎儀式上的落落大方……今年夏天,楊倩在全世界觀眾面前展現了中國青年的激情與活力。
宋哲
北京理工大學2019級博士生宋哲扎根衛星通信測量領域,用科研攻關助力相關領域解決多項痛點難點問題。在宋哲看來,科研的道路雖遍布荊棘,但能通過自己的研究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作貢獻,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阿卜拉江·伊馬木
東北師范大學2018級本科生阿卜拉江·伊馬木響應時代號召,在2018年9月懷揣一腔熱血,以“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參軍入伍。參加上百次的邊防巡邏、幾十次邊防斗爭、兩次重大軍事行動……戰斗中火線入黨的他,在喀喇昆侖高原留下自己的青春印記。
周杰
華東師范大學2016級博士生周杰在人工智能領域潛心鉆研,開發情感賦能機器人,助力老齡化社會助老服務、關愛留守兒童。
周錦宇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蘭州大學2020級碩士生周錦宇在創新創造中深耕細作。通過在稀土光功能材料的基礎研究中攻堅克難,周錦宇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黃君婷
溫州醫科大學2017級本科生黃君婷在扎實學習打好專業基礎的同時,首創并促成“器官捐獻志愿與電子醫保卡智慧互聯”試點,致力宣傳推廣人體器官捐獻事業,行走在生命接力的道路上。
梁榮浩
“全國技術能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珠寶加工項目金牌、“廣東青年五四獎章”……這些榮譽的背后,記載著順德職業技術學院2019級專科生梁榮浩的奮斗歷程。作為青年一代,梁榮浩在生產一線用技能點亮人生,也用技能報效祖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