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網格化。黃平縣以最新的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為依托,建立護林員分區管理數據庫,按照“一格一人”區劃1596名護林員基礎管理網格。村級林長配合鄉(鎮)林長辦在管護網格內設定必巡路線和巡護點。以每個護林員能夠承擔的工作量為前提,綜合考慮地形地貌特征、森林草原資源分布、人員活動情況等因素合理劃定管護網格的數量和面積。面積大的行政村可劃定多個管護網格,各管護網格必須無縫對接、覆蓋全域且不得交叉重疊。然后將畫好網格按照“一格一人”錄入數據庫,標注護林員姓名及聯系電話。護林員有變化的,及時更新,做成帶最新影像圖小班和管護人姓名的網格圖,實行掛圖指揮管理,將掛圖貼在村公示欄等顯眼地方,提高群眾知曉率,接受社會監督。
管護精細化。黃平縣嚴格落實“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片區、村級領導包村組、護林人員包地塊”的“森林管護四包責任制”,在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林長和護林員網格化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管護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切實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h級林長辦負責縣域護林員隊伍管理,督促指導鄉鎮、村(居)組建護林隊伍,落實管理網格,監督檢查鄉鎮、村護林員管理工作,抽查護林員巡山護林開展情況。鄉鎮林長辦負責轄區護林員隊伍管理,落實上級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務,指導村級林長辦組建村級護林隊伍,落實管理網格,開展政策宣傳、崗位培訓、服務保障、績效評價等工作,檢查護林員巡山護林職責履行情況,并按期將各村級林長反饋情況匯總上報縣級林長辦。村林長辦負責本村護林員管理,配合鄉鎮林長辦劃分森林資源管護基礎網格,落實管護人員,按照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生態護林員四級管理模式,明確管護范圍和職責;制定合理可行的村規民約等相關管理制度;會同縣、鄉鎮林長辦開展護林員選用調整、學習培訓和考核工作;召開護林員會議,檢查護林員巡山日志記錄。網格區護林員要堅決執行《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相關規定,積極宣傳森林防火、森林資源保護有關知識;熟悉各網格管轄的社會自然條件,做到心中有數;加強網格區森林巡護,杜絕盜伐、濫伐、破壞林地、森林火災(火警)等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發生;對破壞行為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及時制止,并立即向上級林長辦報告。
考核常規化。黃平縣對縣、鄉、村三級林長保護發展森林資源工作實行“每月一調度、季度一督查、年度一考核”的工作機制,不定期強化林長制工作督導,把林長制工作督查考核結果納入鄉(鎮)、責任單位年度考核重要依據?h級林長負責組織對下一級林長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地方有關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工作不力的,責成限期整改,對造成森林資源嚴重破壞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獎懲制度化。黃平縣建立和完善護林員管理辦法和獎懲制度,對森林資源管護不到位或因嚴重失職,給國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一律解聘,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責任。對護林員高火險森防期無故不到崗,被督查發現一次扣管護費100元,3次以上直接解聘。管轄區內發生森林火災未及時組織補救并上報護林大隊長及當地林業站的,一次扣管護費100元,2次以上直接解聘?h林長辦每年開展優秀護林員評選工作,并提請縣人民政府進行表彰和獎勵。
據悉,黃平縣林業用地面積156.09萬畝;有林地面積115.86萬畝;公益林面積48.32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665.5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1.12%;古樹名木大樹掛牌保護率達100%;配備護林員1596名,管護轄區內所有的林地林木資源;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5‰以內,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2‰以內。
黃平縣通過積極探索保護發展森林資源林長制“四化”管理新模式,構建“責任落實在縣、組織實施在鄉、保護發展在村、護林防火在人”的林業發展新格局;完善縣、鄉、村三級林長和護林員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網格化責任體系,建立長效護林機制,擦亮森林生態綠色底色,推動保護森林資源高質量發展。(張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