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凌晨三至四點,各村寨一位德高望的“活路頭”到自家的秧地田鏟一把秧苗,并在大田中間先插上一把茅草(五—七根),然后栽了七至九蔸(栽單不栽雙)稻秧苗,回到家里才天亮。當天早上,家家都殺雞宰鴨,幾家共同殺一頭肥豬或者到肉市場購買。開秧門前1天,各家農戶到山上釆摘來黑樹葉或黃野花葉兩種顏色,將其舂爛后泡水,然后用黑色或黃色水泡糯米1夜,到開秧門這天上午用已泡糯米煮熟成“五彩”糯米飯。這天早飯家家吃的都是糯米飯染成“五彩”糯米飯,慶賀全年“稻魚”雙豐收。
據了解,“開秧門”是苗族水稻移栽時的重要儀式,一般在播種后的第四個“丑”日(牛天)共37天秧齡時舉行。“開秧門”前,任何人均不得事先插秧。“開秧門”這天夜間,“活路頭”先走進自家田邊祭祀,祭祀時,“活路頭”還要進行莊嚴的禱告,祈求祖先神靈護佑全村百姓五谷豐登,祭祀儀式結束后,用五至七根茅草扭捏一把在大田中間插上后便栽插七至九蔸秧苗。全村各農戶根據自家的秧苗長勢情況而定,有的長勢好的當天開始栽,有的長勢差的往后到“辰日”或“申日”才栽插。
據悉,雷山作為苗族五次大遷徙的主要集結地,較為完好的沿襲和保存了苗族先民獨特的水稻種植方式和習俗。從“開秧門”第一天算起到50天是西江鎮(zhèn)各苗寨便第一次“吃新節(jié)”(將于陽歷7月13日,農歷六月十五);到100天為第二次“吃新節(jié)”(將于陽歷8月30日,農歷八月初四)。圖為5月24日黃里村村民插稻秧苗大田的場面。(張希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