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強化“幫帶”培養“育”。挖掘一批具有創業精神、帶頭致富能力的黨員和群眾,作為致富帶頭人進行重點培養。街道致富帶頭人26名,落實“傳幫帶”機制,提升致富帶頭人“領頭羊”能力。2023年以來,組織街道村(社區)黨組織書記13人參加縣級以上重點培訓班8期次,開展村(社區)“兩委”委員學習培訓、專職村干兜底培訓等5期次166人。先后培育出“水果支書”“茶支書”“牛支書”等致富帶頭人7人,為群眾解決了農特產品銷路問題,與廣東、佛山等地企業簽訂銷售協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果籃子”,打入榕江“村超”市場。2023年,幫助銷售西瓜180余萬斤、葡萄10萬余斤,帶動種植戶戶均增收近3000元,村級集體增收20萬元。
二是搭建人才交流平臺“引”。高屯街道以黨支部為陣地,搭建人才交流平臺,每年舉辦鄉村人才交流會、茶話會等活動,為鄉村與人才之間搭建交流合作的橋梁,宣傳街道鄉村發展潛力,吸引更多人才為高屯出謀劃策,為人才提供創新創業的平臺和機會。2023年,組織召開人才座談會1次70余人,收集到意見和建議80余條。
三是深入踐行人才服務用心“留”。建立健全人才定期溝通服務機制,傾聽人才的心聲,了解他們需求和期望,及時解決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有創業意愿的人才提供創業指導,為人才提供創新創業的平臺和機會,鼓勵他們發揮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2023年,與人才開展談心談話2次,解決人才困難和問題5個。
(張海濤 陳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