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感謝你,感謝書記來到村,書記情誼記心里,想念我們常來村!”6月10日,啟蒙鎮的魁洞村在驕陽下一群百姓拿著一幅鮮紅的錦旗簇擁著一位帥氣小伙,歌聲朗朗,原來是錦屏縣醫保局駐村第一書記龍平駐村期滿返回的場景,這場面,在流光溢彩六月里洋溢著依依惜別之情。
圖為:6月10日啟蒙鎮魁洞村群眾自發歡送第一書記龍平感動場景(王紹茜攝)
“書記總說我養的山豬很好吃,今天一定要讓書記再嘗嘗自家養的山豬再走”!天還未亮,村民楊正鈞就著月光燒水殺豬,天微微亮就帶著清香的山豬肉趕來食堂:村民們有的抱著剛摘的新鮮蔬菜,有的捧著自己親自手工編織的布鞋作為紀念品。
圖為:6月10日啟蒙鎮魁洞村群眾自發歡送第一書記場景(王紹茜攝)
“這幾年村里大變樣,球場修好了、水渠通了,都是你帶著大伙干出來的!”老黨員林世枝代表全體村民為書記送上錦旗,緊緊握著書記的手,眼眶泛紅。
圖為:6月10日啟蒙鎮魁洞村群眾自發歡送第一書記龍平感動場景(王紹茜攝)
悠悠寸草心,依依惜別情。村民們自發聚集在村口,用最樸實的方式送別,在沒有隆重的儀式,卻滿是濃濃的不舍;沒有華麗的辭藻,句句都是真摯的表白,這場由村民們自發歡送活動,成為鄉村振興路上最溫暖的注腳。
圖為:6月10日啟蒙鎮魁洞村群眾熱情為駐村第一書記龍平踐行場景(王紹茜攝)
圖為:6月10日啟蒙鎮魁洞村群眾自發歡送第一書記場景(王紹茜攝)
錦旗背后的故事:
錦屏縣醫保局龍平,于2023年6月擔任錦屏縣魁洞村駐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龍平勤于入戶走訪,探望群眾疾苦,時時刻刻都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一心撲在鄉村振興事業上。他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爭取項目資金,大力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在他的努力下,村里坑洼不平的土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夜晚漆黑的街道亮起了明亮的路燈,農田水利設施也得到了極大完善,為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龍平同志因地制宜,帶領村民探索特色產業發展之路。他邀請農業專家到村指導,發展優質農作物品種發展,如油茶種植、養羊養牛特色養殖等,成立專業合作社,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村民實現增收致富。如今,村里的產業發展蒸蒸日上,村民的錢包也越來越鼓了。
在改善民生方面,他同樣不遺余力。關注困難群眾的生活,積極為他們爭取低保、救助等政策,定期走訪慰問,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重視村里的教育事業,為學校改善教學條件而努力爭取,為困難學生爭取助學金;還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圖為:6月10日啟蒙鎮魁洞村群眾自發與第一書記龍平合影留念場景(王紹茜攝)
在魁洞村,駐村第一書記龍平的名字與一面印有“心系百姓解民憂,情暖鄉村促振興”的錦旗緊密相連。從2023年5月至2025年6月,龍平扎根基層,為魁洞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傾注心血,籌措資金建成5000余米的灌溉水渠,建起球場等項目。他不僅關注村莊的發展,更將困難群眾放在心上,堅持定期入戶走訪慰問,將溫暖和關懷送到群眾身邊。顯然,這面錦旗,是對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證明。
(通訊員:王紹茜 姜 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