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為何寧信小學生不信政府?
新華網評論 信孩子不信政府,是民眾一再“很受傷”之后做出的理性選擇,也是很無奈的選擇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張皓是北京一名11歲的小學生,他在老師的幫助下做了一個簡單的食品安全測試,發現他隨機選擇的14種鮮蘑中有13種經過漂白處理。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辦公室進行的調查卻顯示,北京市場上銷售的蘑菇97%未檢出漂白劑,可以安全食用。但消費者仍持懷疑態度。對1100多人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他們表示相信張皓的檢測結果,只有8個人說他們對政府部門的檢測有信心。
將這件事情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一個孩子“打敗”一個部門,人們寧愿相信一個檢測手段并不完備的孩子,也不相信擁有一整套科學檢測手段、專業人員的職能部門。這是為什么?難道說食品衛生檢測部門的儀器不好?專業人員水平不及一個未受過專業訓練的孩子?不可能啊。能坐在食品檢測位置上的應該個個是行家里手,否則,就不需要專門的職能部門了,人人都可以“身懷絕技”,自行檢測。
所以講,寧信一個孩子而不信一個部門,絕對不是對儀器、專業的懷疑,而是對檢測者公信力的懷疑。同樣是對食品進行安全測試,張皓同學可以摒棄一切私心雜念,單純為了求證一個真實的結果,其行為對公眾的無功利性,決定了其行為的可信度很高,至于結果是否準確另當別論。而“相關部門”就不那么簡單了,“相關部門”負有維護食品安全的職責,它是一個監督者,監督企業和市場上的食品生產和流通環節的安全,同時它又是被監督者,即一旦食品安全出問題,或是事件曝光,它要遭受公眾質疑的壓力。
經驗告訴我們,一旦有食品安全事故曝光,“相關部門”首先是隱瞞和控制信息;其次是利用自己優勢來壓制輿論;然后就是采取“拖”字訣,最好把事情拖過去,是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實在拖不過去,才會勉強承認失職,說不準會找一個“臨時工”之類的替罪羊出來頂罪。總之,是想盡一切辦法來推卸責任。這還是基于“相關部門”與其監管的企業沒有利益交換關系的情形,如果雙方有利益交換關系,“相關部門”會更加傾向于推卸責任。
這里面為什么特別強調“自己的優勢”呢?其實很簡單,每個人都可能會用自己優勢來為自己做安全罩,更何況“相關部門”:一方面,“相關部門”有權力,可以調動很多資源來“護短”;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往往掌握專業知識,在信息不對稱的博弈中處于優勢,這樣在與公眾的對話中,會利用這些優勢來為自己辯駁,如此一來,監督者反倒處于了一種劣勢之中,無可奈何的辦法就是用腳投票。
在這一起一個孩子“打敗”一個部門的事件中,“相關部門”完全可以說他們有先進的檢測經驗和先進的檢測儀器,同時認為一個小孩子的檢測是不科學的,不可信的。事實正是這樣,北京工商部門認為張皓的檢測方法“不科學”,中國食用菌協會稱,他們“不相信小學生的實驗結果”,這其中不就有用專業優勢壓人之嫌嗎?
很可惜,民眾站在了小孩這一邊,而沒有站在“相關部門”那一邊,不是說民眾認為小孩的檢測多么科學專業,而是他們認為小孩沒有私利之心,更加公正可信。相反,一個行政人員或是一個部門如果抱有私利之心,而很容易為自己的私利之心筑起保護的“屏障”,其公信力必然大打折扣,以至于對其喪失信任。
事實上,“相關部門”為了部門利益,而在行政理念和行政行為上失范失信的事情還少嗎?如果真是這樣,毒奶粉事件、疫苗事件、血鉛超標事件……等等,就不會演變得如此恐怖地一幕接一幕了。信孩子不信部門,是民眾一再“很受傷”之后做出的理性選擇,也是很無奈的選擇。可是,當一個小孩比一個部門更可信時,已經詔示“相關部門”的公信力到了急需拯救的地步。
附:為何要向小學生張炳求援
何兵 著名法學教授
張皓小朋友:
你好。當我們從媒體上獲息你自行檢測出市場上出售的蘑菇許多含有熒光粉,而北京市工商局有關人士稱,你的檢測不科學之后,我們向北京市工商局正式申請公開相關政府信息。此后,北京市食品安全部門稱,經他們科學檢測,北京市場97。7%的蘑菇是安全的,讓市民放心吃。北京市食用菌協會也稱,北京市場上銷售的蘑菇是安全的。他們專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為了尋求科學答案,我安排研究生和博士們從北京六個區十多個市場采集到鮮蘑樣本。當時,我曾電話你母親,希望你能幫我們檢測一下。你母親說,你要年終考試,怕耽誤你的學習,對此,我深表理解。我認為,應當由我們大人解決的社會問題,不能讓你一個小學生來負擔。
此后,我們將樣本送交以下單位檢測。
一。北京農學院食品檢測機構。該機構在電話聯系時,說沒有問題,歡迎送測。等我們真正送檢時,又說要經領導研究決定是否接收檢測,而且要一個月后才能出結果。我不知,一個大學的檢測機構,有什么可顧慮的?顯然他們忘記了大學的社會責任。
二、此后,我們將樣品送交到北京市工商局所屬的法定檢測機構。他們拒絕接收樣品,理由是:一,每個樣品必須兩公斤以上;二、不能用塑料袋裝樣本,塑料袋可能污染樣本。這個理由很可笑。難道普通百姓買一斤毒蘑菇,不達到兩公斤,國家就不能檢測,只能任由老百姓用自己的肚子來測試嗎?其二,我們只是要檢測樣本有沒有熒光粉,并沒有要求檢測熒光粉的來源,即使是來自塑料袋又有什么問題呢?此外,難道塑料有問題,不歸工商監管嗎?顯然,他們在推托責任。
三、我們又將樣本送交一社會機構檢測,當時答復說沒有問題,樣本被收到并出具手續,答應說幾天后就可以出結果。但昨天他們電話說,樣本可能被塑料袋污染,不能接收檢測。理由和工商部門如出一轍。
這一系列事實,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即有人想隱瞞真相。那些手里掌握著科學儀器和方法的大人們,忘記了良知和責任。當科學儀器掌握在沒有良知和責任感的大人們的手中時,科學可以成為禍害人民的工具。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很慚愧我的這些同年人作為。當他們都不準備承擔社會責任的時候,我只得麻煩你再次出手,用你的所謂“不科學”的方法替我們再次檢測一下。好在,人們相信的你“不科學”方式,而不是他們的科學方法。
希望你長大后,保持自己的科學興趣和純正的心靈,不要向我們這些大人們學習。
我們被科學拒絕了,只好借助于你的“不科學”!(廖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