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做名人還需要更多智慧
身為名人并非只有才情即可。倪萍之所以變成輿論的標靶與她缺乏做名人的智慧有關。作為名人說話處事需要考慮后果,倪萍說話太過隨性,經常不考慮身為名人不當言論造成的后果。而這也被認為是她經常被卷入輿論漩渦的原因之一。比如,身為政協委員,她在受訪時聲稱:“我愛國,我不添亂,從不投反對或棄權票。”
其次,也有人認為倪萍身為名人,發(fā)表言論時經常不懂裝懂,這也是她經常被推到風口浪尖的原因之一,比如:提議立法封殺山寨現象被指無知、微博要求李娜捐4萬幫助藏區(qū)小孩被質疑“逼捐”。
當然,倪萍最遭人“痛恨”的似乎還是煽情。連倪萍自己也“千萬次問”為什么老被人說煽情。當然這與她當年央視主持人的身份有很大關系。對于公眾而言,央視主持人是一個怪異的身份。它既會帶來明星的光圈又帶有觀眾苛刻的審核。觀眾對于央視主持人往往有著“高標準嚴要求”。身為央視主持人,不能丑、不能老、不能說錯話、不能行錯事情。否則,動輒得咎。倪萍與觀眾的“積怨”就在于她擔任央視主持人時招牌的“煽情”。討厭煽情的觀眾,覺得她虛偽。與倪萍同樣“不幸”的還有趙忠祥。盡管他渾厚的嗓音陪伴觀眾度過那么多個春晚,如今的他亦是讓不少網友“怎么看都不順眼的人”。哪怕他說的是最普通的一句話,哪怕他做的是最普通的一件事情,也依然能夠引發(fā)口誅筆伐的戰(zhàn)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