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申志民)吃光自己的飯菜,就能為山區貧困兒童盡一份力。近日,北大“學生反貧困協會”聯合北大餐飲中心等在北京大學的學五食堂倡議發起“吃盡盤中餐”活動。吃光飯的學生將得到一元關愛基金,所有基金將用于資助山區貧困兒童的“免費午餐”項目,此舉受到學生歡迎。
吃光飯菜獲愛心卡
近日,北大學五食堂一樓餐具回收處,許多就餐的學生在吃光飯之后,得到了一張寫有“珍惜盤中糧食,助力免費午餐”的愛心卡片。
北大法學院大二學生李同學稱,“得知是因為吃光了飯,而給貧困孩子捐出一元錢時,心里暖暖的。” 她說,平時吃飯時,往往會點得多,再加上挑食,經常剩飯。“這個吃盡盤中餐的活動,是對我今后用餐的一次提醒。以后用餐,會量力而行,盡可能不浪費。”
采訪中,多位學生對“吃盡盤中餐”活動持贊許態度。
活動得到2010元善款
昨日,北大“學生反貧困協會”會長王涵稱,這個活動源于協會的一次調查,協會發現學校部分學生存在就餐時浪費糧食的現象,“但很多山區孩子卻吃不飽肚子,感覺很可惜,于是與北大餐飲中心等集體呼吁學生珍惜糧食。”
王涵介紹,活動當天,協會根據所了解的食堂客流量制作了3700張愛心卡片,在中午、下午的用餐時段,在學五食堂一樓的餐具回收處針對學生的用餐情況進行統計,凡是吃光飯的學生,都將得到一張愛心卡片。“制作卡片的總數,減去剩余的卡片數,得出吃光飯的學生數目”,王涵稱,統計顯示,一天共發出2010張愛心卡片。
據了解,該活動得到了一家軟件公司的贊助,活動所得的2010元公益基金,目前已匯到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賬目。
■ “吃盡盤中餐”活動
時間:5月18日中午、下午的用餐時段
地點:北大學五食堂一樓的餐具回收處
結果:北大“學生反貧困協會”準備3700張愛心卡片,學生吃完飯菜即可獲得一張,當天共發出2010張
分析:北大“學生反貧困協會”會員、經濟學院大一學生梁禹澄稱,活動當日,他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吃盡盤中餐,但約三分之一的學生依然留有剩飯。經咨詢,很多學生吃飯時點餐較多,導致浪費,另外,部分學生有“吃完了剩一點代表吃飽了”的錯誤觀念。
■ 探訪
高校食堂剩飯現象普遍
近日,記者對北大、清華、人大等多個高校食堂進行探訪,發現均存在沒吃掉幾口的飯菜被倒掉現象。
昨日,在清華大學瀾園餐廳的三樓餐具回收處,記者發現,5分鐘內的37位就餐人員中,有14人沒有吃盡盤中餐,5人餐盤中的剩飯過半,2人幾乎對飯菜沒動幾勺。探訪中,多數就餐人員稱,所打的飯菜超過預期,導致浪費。
北大餐飲中心高校管理人員稱,學生用餐中,發現一些學生的確存在浪費飯菜現象,以后將進一步進行呼吁,“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珍惜來之不易的盤中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