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純果凍
用白糖、水、添加劑調色調香
煮料車間有南區與北區兩個區域,分別生產加工不同類型果凍的果凍料液。記者參加內部培訓時,講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果凍是什么?果凍除了白糖和水之外,還有一些其他配料,光有白糖和水是不夠的,還得有一些調味劑調香,通過設置各種參數才能讓將料液轉化成果凍。”
工人每天上班煮料之前,第一步要做的首先是確認生產計劃,確認自己所負責機器的生產品種以及煮料缸數。第二步進行設備點檢確認,檢查機器在交班時是否完好。第三步就是按照自己所生產果凍的品種,到煮料機器前拿取對應果凍品種的底料。據員工介紹,底料多是膠粉等秘密配方,這些都是不允許普通員工過問的,即使生產部長也沒有權力過問底料的成分。第四步,操作工將各自負責的煮料缸確認缸號。第五步需要由員工確認所煮果凍料液的工藝,包括設置機器的參數,確認自己所負責煮料缸的水位等工作。最后的第六步就是加糖加水,添加配粉、乳酸鈣溶液等添加劑。
記者注意到,在純果凍煮料階段的生產過程中,沒有一項工序與“果”有關。
等煮料工序完成后,便是排料,排料就是將已經煮好的料液排到下一個料液儲存罐,等待其他生產線的工人調色調香,調色調香所使用的原料都是在配料區拿取的,經過調色調香這個工序后,原本無色的料液便形成了各種口味、顏色不同的果凍液體,等待著在充填工段由機器注入果凍杯。在煮料車間,水跟白砂糖是用得最多的配料。在這里,人只是機器的延伸,“咱們只需要負責看著機器不出錯,按生產工藝一個個按機器上的按鈕就行了。”工友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在煮料車間工作的人中,絕大多數都是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對于果凍原料里邊究竟都包含些什么,他們也不知道。
福利 可免費住宿,月生活補貼240元
“廠里為大家提供免費住宿,公司每月為工人發放240元的生活補貼,不過現在大家都是實習工,廠里先給大家的卡里打100塊錢的餐費,大家在廠里吃飯。喜之郎實行的是綜合工時兩班制,就是白班12個小時,晚班12個小時,每小時計時工資為4.6元。”人力資源的工作人員介紹道。
據記者了解,喜之郎在冬天為員工宿舍免費供暖,夏天也有空調,因為車間的工作環境比較熱,員工們在下班后就要洗澡,所以在宿舍區全年提供熱水。
記者工作的第一天,人力資源工作人員的話得到了應驗,在新員工拿到自己的智能卡后,人力資源的工作人員就告訴新員工說:“中午就可以去食堂吃飯了,卡里已經給大家充了100塊錢。”員工每年能享受有薪法定假期11天,如果法定假期加班的話,廠里就會按平時的三倍計發工資。
談到互助醫療基金,廠里的老員工評價比較高,一位王姓老員工說:“因為車間的工作環境比較危險,一些員工不注意安全操作,會發生一些工傷事故,這個廠給報銷是應該的,但是員工非工傷意外受傷也可以報銷一些,最高可以報銷80%的醫療費。”
記者在員工福利中看到,員工突發疾病或者非工傷意外受傷可以報銷80%的費用。人力資源工作人員也向新工人們介紹說:“每月會從各位的工資中拿出幾塊錢作為公司員工的互助醫療基金。”記者在工作期間,遇到之前已經離開喜之郎的一些老員工,他們重又回到喜之郎工作。
廠區 門口警衛可隨意查看員工包裹
喜之郎對工人的管理比較嚴格,這里的每個員工都有一張電子智能卡,這張智能卡可以記錄員工的工號以及其他一些信息,此智能卡是員工進出廠區的憑證,廠區設置有兩個門,按照方位被稱作東門與南門,東門靠近員工宿舍區,是員工生活區以及正常上下班的通道,而南門則靠近廠區辦公區域,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員工從南門進出。
在門口的警衛室處都設置有讀卡器,員工在進入廠區時必須用自己的電子智能卡刷卡確認身份,非喜之郎員工禁止出入廠區,廠區設置有專門的人行通道和車行道,而員工在進入廠區后,被規定直接進入生活區,不允許員工在廠區的非員工通道逗留,否則會遭到門衛的問詢。
生產車間對于員工出入的管理也比較嚴格,在每個車間進入洗手消毒間的門口都有一個登記臺,有專人負責,員工在出生產操作車間的時候都要求在登記臺處簽名,寫上出車間的時間與原因,回車間時也要簽名以及寫明回車間的時間。
員工上班都要經過設立在生活區的上班通道打卡上班,這個通道也有警衛負責,如果有員工在上班時間要求從通道出去,必須得有生產車間領導出具的放行條,門衛在確認完出廠人數與姓名后才會放行。記者注意到,廠區在非人行區域與員工的生活區設置有黃色柵欄,禁止員工通行,而在非人行區域主要是喜之郎所使用生產原料的供應區,與生產車間的供料倉庫連通。
車間
悶熱潮濕,溫度最高達33℃
早在入職培訓的時候,就有以前在喜之郎灌裝車間工作過的工人,對包括記者在內的新員工提醒說:“生產車間里挺熱,你們剛進去肯定受不了,建議你們去包裝間,那里溫度較低,你們或許會好受一點兒,不至于在工作幾天后就想跑。”
記者在最初入職參觀生產車間時,在灌裝車間充填工段見到一些工人的上衣緊貼在后背 ,臉上的汗珠一滴接著一滴往下掉,而坐在一旁負責生產記錄的所謂“管理層”則不停地揮動著手中的工作本給自己降溫。
記者第一天正式上班是在晚上七點左右,當記者進入灌裝班更衣區的時候,恰好碰到上白班的員工下班,只看見一名剛出車間的工人手中提著白色工帽,邊走邊拉扯著衣領說道:“熱死了,跟蒸桑拿一樣。”這位員工的頭發濕漉漉地緊貼在額頭上。
“其實現在五月份還算好的了,等到了七八月份你們就知道了,熱死你們。”一位員工說道。
而在該廠工作了十幾年的一位老員工,為了向新來的員工說明灌裝車間的工作環境還算優越,他向記者說道:“車間里邊的通風都靠送風口,其實充填工段還不算是溫度最高的,消烘車間由于要用高溫給果凍消毒,所以里面溫度更高,也更潮濕。”
那么灌裝車間的溫度到底有多高呢?記者在位于煮料工段的一個工作室墻上所掛的溫度計中看到,上邊顯示溫度為29攝氏度。而據一位工段長告訴記者,到了夏天的時候,溫度一般在33攝氏度左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