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大老師算的學生賬
1、4年的學費和住宿費:24400元
2、在校期間的生活費:1000元/月×36月=36000元
3、購買電腦及數碼照相機等:8000元
4、手機及話費:3900元
5、購買衣服及交通費:12000元
6、不上大學,四年打工收入:96000元
合計:180300元
平攤下來
A.大學四年平均每天純消費:
84300元(前5項相加)÷640天=131.7元/天
B.大學四年平均每天的成本:
180300元÷640天=281.7元/天
記者調查的學生賬
1、4年學費(按每年6000元算):24000元
2、4年住宿費(按每年1000元算):4000元
3、伙食費(按每月1100元算,共計36個月):39600元
4、購買基本生活用品:3000元
5、購買電腦及上網費:6500元
6、手機及話費(智能手機2000元左右,話費按每月40元算):4000元
7、購買衣服及學習輔導資料:5000元
8、交通費(火車、飛機票等):3200元
9、其它費用:3000元
平攤下來
大學生平均每天純花費:92300元÷640天=144.2元/天
如今讀書,浪費光陰就是在浪費錢。據南京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老師計算,讀大學四年,平均每生每天的成本為282元。那么,在成都讀大學,平均每天要支出多少錢?昨日,成都晚報記者調查后發現,按照目前高校的費用算,大學四年平均每生每天的在校純花費大約144元。
老師算賬
每天“消費”282元
據現代快報8月31日報道,南京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老師們,為2012屆新生列出一份賬單。
這份賬單顯示,學生每年在校上課實際天數為160天,四年640天,各種開銷累計為84300元,折算下來,每人每天在校上課期間的純消費約為132元。
這份賬單還算了機會成本:“如果不讀大學,高中畢業后直接外出務工,四年按照每月2000元的收入是9.6萬。讀大學等于放棄了這部分收入,再加上大學的花費8.43萬元,一進一出,合計共支出18.03萬。除以640天,每天‘消費’是282元。”
老師稱,算出這筆賬旨在提醒學生:珍惜大學光陰。而很多網友則感到震撼,“畢業后每天掙的錢還沒有在校花費的多”。
記者調查
每天純花費大約144元
成都理工大學一名大二學生稱,她認同南京師范大學老師算出的132元的純花費,但每天282元則有些“牽強”。
成都晚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高校的學費一般為每年6000元左右。住宿費方面,我省物價局規定高校實行公寓管理,8人帶衛生間每生每年800元,6人帶衛生間為1000元,4人帶衛生間為1200元。
據記者調查10名在校大學生得出的平均值,加上偶爾在外吃“小炒”和聚餐,在校每月的伙食費為1100元左右。加上其他費用等,上大學四年基本要花費9.2萬余元,分攤到640天的在校時間,平均每生每天的純花費約144元。
如果是讀藝術類專業或中外合作辦學學校,花費則更大:僅按每學年學費1.2萬元算,每生每天純花費就達到182元。
對比觀察
供出一名大學生 需要“不吃不喝”掙四年
據成都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成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32元。按照一年365天計算,城鎮居民去年平均每天的可支配收入約為66元。而據記者調查算出的大學生基本“成本賬”,每生每天在校純花費144元,是城鎮居民平均每天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兩倍多。而每名大學生平均每年的花費為23075元,跟去年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差不多。也就是說,按照目前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水平計算,供出一名大學生,至少需要一個人“不吃不喝”掙四年。
數額巨大的賬單背后,反映出四年光陰的不容易。
成都中醫藥大學在校生劉同學稱,上大學費用如此高,全靠父母親省吃儉用,“十分珍惜大學生活的每一天,否則就愧對父母親。”
莘莘學子們,務必好好珍惜讀書時光!
年代變遷
父子兩輩讀大學 花費相差兩百倍
讀大學的花費,對家庭來說,一直有一定壓力。但隨著經濟增長,大學花費也在逐年增長。
“我在上世紀70年代讀大學的花費,跟現在簡直是天壤之別。”成都某機關單位的公務員熊先生稱,當時學費、住宿費、交通費都是單位報銷,自己只承擔每月約20元的生活費,學校還給生活補貼,加減下來,總共花費300元左右。3年前,熊先生兒子大學畢業,粗略算了一下,花了至少6萬元,30年間父子兩輩的大學成本賬相差兩百倍左右。
市民龔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上的大學,學費每年580元,生活費每月80元左右,其他開支每年200元左右,總花費6000元左右。而他的女兒今年讀大四,預算總花費將過10萬元,是他讀大學時的17倍,“現在讀大學一年的學費就相當于我們那時讀大學的總花費”。
市民馮先生上世紀90年代中期讀的大學,那時,大學賬開始進入“萬元時代”,四年里他花了3萬多元,“那時收入水平并不高,也感到‘大學讀不起’,還要靠兩個兄妹打工資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