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的是潮男,有的是名牌大學的碩士,有的是學經濟管理的博士。他們都選擇了農田,選擇做一個農民。曾經一個個急著跳出農村的人,卻在多年以后陸續回歸。究竟現在的農村,有什么迷住了他們?
27年前,吳江盛澤的張洪喜帶上幾件衣服,揣著母親偷偷塞給他的54元錢,南下去打工。當時他沒有太多的想法,就想迫切地離開農村,去大城市,追求他所向往的生活。
做了老板,衣錦還鄉,張洪喜回家第一件事卻是要承包農田,重做農民。有人豎起大拇指,說他沒忘本,還知道反哺農村。張洪喜卻說,我回來做農民,是看到了做農民的好處。
在蘇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到農田,其中不乏名校畢業生,甚至碩士、博士。而這種回歸的跡象,不能簡單地以“理想”的實現來概括。事實上,經歷了鄉鎮經濟崛起和外向經濟的大發展之后,一向低調的農業也迎來了熱鬧的年代。
名校碩士回家養豬
陳科的回歸是帶有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單槍匹馬殺回老家,用成功來影響身邊的人。而相比之下,肖宏斌在出場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夢幻般的團隊。用一句曾經無比流行的話來說,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今年36歲的肖宏斌,于2005年畢業于上海交大。憑著工商管理碩士的頭銜,畢業后的他成功進入上海一家跨國公司。之后不到一年,他被提拔為部門負責人,年薪也從10萬元上升到25萬元。但顯然,肖宏斌并沒有好好“珍惜”這樣的待遇,2010年底,他作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決定:辭去工作,回鄉務農。
肖宏斌的做法讓身邊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真正促使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卻是300頭豬。
肖宏斌告訴記者,在農村長大的他,對農業勞作的不易與落后也深有體會。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要證明給大家看。他還記得2000年,那時家里用竹子搭了個大棚,養了300頭豬,第二年就有了非常不錯的收益。“我覺得農業應該有很多可以做的事。”回到農村的肖宏斌并不是盲目的,他是要做農民,不過是要做新型的職業農民。他找來了從小一起長大的沈海龍等幾個同學,他們都是大學生,有的還畢業于名牌高校。他們和肖宏斌一樣,懷揣著同樣的夢想回到了農村。
經過準備,去年3月底,綠霖果蔬合作社順利成立。對于采用合作社的模式,肖宏斌解釋,過去的那種一家一戶分散種地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只有從事規模種植,走綠色無公害之路,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目前,加入我們合作社的農戶有近千戶,基地的土地加上合作社里農戶的土地一共有5000多畝。”
很顯然,工商管理碩士的頭銜不是白給的。“我們要做專業的事情,因為農業本身就需要很專業。”肖宏斌一心朝著專業化農場方向發展,從種植到銷售,每一個環節他都親力親為。“我也看了很多地方,從以色列的噴滴灌技術,到韓國的機器設備采摘,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在肖宏斌的辦公室墻上,記者看到了許多表格,從采購流程圖,到蔬菜周轉筐使用管理制度,用彩色的吸鐵石按類擺放,井然有序,讓人一目了然。他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在讀研究生過程中學到的東西西方的管理模式。
而在市場營銷方面,肖宏斌的想法也更為長遠。創辦合作社之初,肖宏斌就定下目標:堅持走“農超對接”之路。如今,合作社的綠色蔬菜已經先后打入13家大型超市。配送的蔬菜品種從最初的不到10個,現在增加到了70個。
在肖宏斌的身邊,匯聚了一個有理想、高學歷的團隊。從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而言,人才的集聚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關鍵是,通過什么樣的形式,有怎樣的激勵機制,來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從這一點而言,肖宏斌目前所做的探索極具意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