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書畫家袁治修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記者:許順喜)報道:他自幼酷愛繪畫,天資聰穎、悟性極高,生長在牡丹之鄉河南洛陽。早年師承余吟川、王俊生等書畫名家。多年來他專業致力于繪畫的學習與研究,在牡丹畫界成就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因此,被人們親切的稱他為中國的“牡丹王”,這個人就是著名書畫家袁治修。
著名書畫家袁治修精品之作
袁治修,號白馬居士。1947年出生于河南洛陽,由于牡丹畫風獨特,人稱中國“牡丹王”又稱袁氏牡丹畫派。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國際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三希堂高級書畫師、作品深受國內外友人喜愛,尤其是在港澳臺及美日等國有著廣泛的市場,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及大型活動。
走進“牡丹王”探討他藝術成就之路
“古往今來,天下自稱為書畫家的不在少數,畫牡丹的更是不計其數,而千古流傳下來的,被大家記住的名家卻少之又少。一個成功書畫家必須注重人品與藝品相融合,方能達到人生與藝術的最高境界。”這是袁治修接受記者采訪時常說的幾句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觀看袁治修作品
據袁治修講,他從小就對繪畫愛好癡迷,為了練好他鐘愛的牡丹繪畫,吃苦耐勞,常常會廢寢忘食;并多次拜師求學,在校期間就曾求學于多名牡丹繪畫老師,到河南孟津縣文化館上班后仍然堅持研究牡丹的繪畫藝術,并得到洛陽著名已故畫家余吟川、著名書法家王俊生等老師的悉心指點,他鉆研創新,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練就了一手獨具風格的繪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觀看袁治修作品
也許正因為袁治修努力刻苦專研的結果,他的作品頗受歡迎,也贏得專業人士和廣大百姓的青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袁治修的畫展期間親臨觀看,并給予極高的評價及贊揚。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觀看其作品說;“袁治修的牡丹繪畫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給人以高級的享受”。近年來,袁治修積極參與國內外文化交流,被世界藝術家聯合會授予“世界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藝術需要嚴謹 要有準確的思想定位
藝術源于生活,但不同于生活,它高于生活。藝術品不能讓人看后感覺浮躁,應該感受到那種無以言表的美。在袁治修看來,畫畫就是要把生活中最平淡的東西升華為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品,這個過程就像釀酒師把充饑的糧食釀成醇香的美酒一樣。
著名書畫家袁治修精品之作
我國著名書法家、2012中國五大草書書法大師、中國國寶書畫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著名書畫評論家王云鵬看了袁治修的作品后評價說:“袁治修多年來修潛心研究牡丹畫法,他畫的牡丹有魂有神、有美有真、可謂是天下獨絕,同時,他還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畫水墨寫意的傳統,以墨求氣,以綿求骨,以色求韻,走出了自己繪畫風格,他的牡丹豐富飽滿,更加有立體感,層次清晰、渾厚飽滿,同時賦予了牡丹特有的神韻和意境。”
牡丹花只有在春天開半個多月,袁治修為畫牡丹,堅持每年都在牡丹花開的季節到牡丹園中寫生,白天一畫就是幾個小時,從不怕苦喊累;夜里,他披著棉大衣,借著月光細心觀摩牡丹的變化。古人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而求藝難,不亞于上青天。袁治修老師的藝術之路也不平坦,他深知“藝無止境”的道理,多年臨池不輟。做一個:書畫家“不難,而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書畫家,一個有所成就、人品與藝品兩全的書畫家不易。功夫不負有心人,袁治修老師也逐漸被大江南北的人們所知曉,他的作品和名字也經常見諸報刊,在多次書畫邀請展中獲得好評。
著名書畫家袁治修精品之作
中國畫家就應該是這樣一批畫家,以豐富的審美感受與智慧去領悟大自然的深沉意蘊,去探索生命存在的價值,創造和培育出中國畫這棵東方古老的藝術奇葩。在中國幾千年浩翰的繪畫當中,散發著馨香的中華民族高度智慧和修養的文明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伴隨著社會政治與經濟發展產生出一批杰出的藝術家,袁治修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藝術的衍行中得以充實,表現出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和難以熄滅的光焰。他不愧稱之為中國的“牡丹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