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村小,一“方”希望
“龍老師,您好,每當一年中最特別的節日悄然到來,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您,感謝您對我們這一代的培養,是您的堅守、奉獻與付出,才有我們今天的成就,在此學生給您道一聲:您辛苦了。”這是龍河作學生劉方祥在教師節那天從珠海發來的一條祝福短信,語句樸實,但充滿感激。
1985年,宰岑村歸王苗寨由于沒有老師,孩子面臨輟學,他堅強地拖著殘疾之身,利用寨子頭一個舊谷倉設為教室,搞起自己的“私立”學校,成了一名代課教師,這一干就是13年。
劉方祥,是龍河作值得驕傲的一個學生。劉在校成績不很突出,但腦筋特別靈活。“初中畢業后劉想去學技術,但開學了他卻又不愿意去學校,輟學在家。”,龍河作記憶猶新,“有一次,路過他家,他母親跟我講了他最近的情況,花了一天時間跟他作交流,后同意去凱里讀職業學院”。劉方祥畢業后南下珠海一 電子工業深造,現已為企業高管,年薪10余萬元。
說起劉方祥,龍河作最念念不忘的還有劉昌成。
故事得從劉昌成初中那年說起,當時讀初二的劉昌成,成績一向很好,可突然不想讀書,躲在自己房間兩三天不愿去參加期末考試。“當我趕到他家的時 候,他跟我說生病了,我一看就知道是假裝的,就直接拉他去學校,直送他到學校門口對面,他進了校園我才回家。”龍河作對當時情景特別深刻,他說,從那以后 劉昌成奮發學習,高中后考上了貴大,現在該縣政府辦工作。談到劉昌成,龍河作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劉昌成很感激他,“我就像置于桌子邊沿快掉的一只碗,是龍 老師推了我一把,使我平穩地坐入人生精彩的坐標。”劉昌成的比喻形象中充滿感恩。
有了蜜蜂,花的事業更加甜蜜;有了甜蜜,蜜蜂工作價值凸顯。龍河作的工作就像蜜蜂一樣,充實了自己,體現了價值,激活了一“方”人才興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