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老或因話語權不受尊重
“‘小富即安’思想在青年人中泛濫,讓他們缺少英氣,變得暮氣沉沉。”本次調查受訪者、退休中學教師陳啟剛告訴記者,年輕人普遍“嘆老”,與當前社會壓力較大有關。在他看來,是住房壓力、競爭壓力,讓年輕人喘不過氣來,提前進入“衰老期”,變得謹小慎微,失去斗志。
為什么一些年輕人愛嘆老?62%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壓力太大而產生的焦慮情緒的體現;26%的人認為,嘆老是因為一些人在競爭壓力下感覺自己變得世故圓滑。
重慶市醫學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醫師、重慶市心理學會會員冉江峰,在接受重慶晨報記者采訪時說,他也經常碰到很多十八九歲的年輕人嘆老。
冉江峰認為,不少年輕人嘆老,是因為在物欲橫流的當下社會感到迷失,害怕自己跟不上潮流、達不到“成功標準”而產生危機感。嘆老,則是他們不敢面對現實、對現實感到力不從心的一種體現。
對于“嘆老之風”盛行的原因,調查中,12%的受訪者認為是因為一些人期望自己變得有經驗和成就;9%的人覺得是因為一些人希望在更年輕的人面前倚老賣老;6%的人選擇“為了掩飾錯誤、逃避責任”。
冉江峰認為,年輕人“嘆老之風”盛行,還源于當前社會很多年長一輩對年輕人的很多個性觀點與行為表現出不認同。為此,一些年輕人故作老成,希望與長輩平起平坐。冉江峰指出,我們社會有“尊老”、“論資排輩”的傳統,使得“老”成為“有能力”、“有經驗”的代名詞。“就像很多父母總說,‘你就聽我的,因為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年輕人會模仿長輩的倚老賣老,將‘年齡’與‘權威’劃等號。這種思維方式不利于年輕人創造力的培養。”
冉江峰建議,整個社會重視年輕人的嘆老心態,營造尊重年輕人話語權的環境。另外,年輕人應保有銳氣,而這種銳氣是創新的原動力。如果年輕人普遍嘆老,會讓整個社會籠罩在暮氣之中,缺乏創造力和活力。
本次調查中,81%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一代應勇敢挑起時代重任,批“嘆老之風”有損斗志,很矯情。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40歲創業,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42歲起家。此前,他們都默默無聞。”冉江峰說,年輕人偶爾嘆老,大可一笑而過,但如果形成嘆老的習慣,甚至形成“老”的思維慣性,不利于自身發展,甚至國家前景堪憂。
據北京中關村管委會的一份調查,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創業的多是中年人,平均年齡為38歲,其中40歲以上者所占比例最大,達到58.01%。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