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全鄉加固維修的農房已經全部結束,還有678戶村民需要重建,除31戶屬于自愿加入集中安置的外,其余全是散戶重建。”14日,四川雅安市漢源縣永利彝族鄉黨委書記姜朝興告訴記者。
據了解,地處四川雅安市漢源縣偏遠山區的永利彝族鄉,山高路險,交通極為不便。受“4.20”蘆山地震影響,加上山區的冬季即將來臨,加緊災后重建成為目前的首要工作。
姜朝興介紹,全鄉包括54戶困難戶在內的農房重建已經全部開工,目前主體封頂的占40%以上,其中有幾十戶已經入住,預計多數在12月底前完工,春節前搬進新房還是有把握的。
“我們全鄉在重建工作上,最大的問題和最難的問題要數古路村。”姜朝興指著對面的那座山告訴記者,那邊就是古路村,對面還有71戶的重建任務,因為全村沒有一條通村公路,沒有一輛運輸工具,又是地處三面絕壁,是全縣乃至整個4.20地震災區重建條件最為艱苦的村莊。
據介紹,因受“4.20”蘆山強烈地震影響和次生災害影響,古路村全村98戶群眾,有28戶農房已經維修加固,43戶農房正在原址重建,27戶需要整體搬遷、異地重建。
“地震后,我們就在考慮怎樣打通古路村的運輸瓶頸。”姜朝興書記說,修路,肯定不行,一無資金,二無時間。馬幫運輸,成本太高,百姓承受不起古路村的群眾再也傷不起,我們的重建任務再也耗不起。最終我們鄉黨委班子成員經過商量決定:利用二年前電力公司在此架設高壓線路后廢棄的索道基礎,多方籌資12.5萬元,購置一臺舊柴油機和卷揚機,1400米主鋼繩、3000米牽引鋼繩,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用20天時間,硬是在成昆線“一線天”深溝1000多米上空,架起了一條長1200米左右的“連心索道”,基本解決了古路村災后恢復重建材料運輸問題。
據專業技術人員介紹,這根索道最大載重量為每次800公斤,為了安全起見,只準載重600公斤。姜朝興說,這樣,每天的最大運輸量為十幾噸。除古路村6組地勢相對低洼一點外,由馬幫經過“天梯”運送外,其余各組的建材全部靠索道運送,從6月份建成以來,只要天氣許可,基本上沒有歇過機械。
“嘿,你的鋼筋綁扎穩當沒有?”
“沒問題,我檢查過了,可以啟動。”
“好的,我還是按照老規矩啟動,先用一檔,再用二檔哈。”
“今天運輸的是我家的最后一點建材,你看,現在好方便喲,這500公斤水泥和鋼筋,不到半小時就可以到達對岸。”古路村3組村民申其軍說,要不是建這個溜索,就這點材料,從一線天(省道306線小地名)那里運到我家,全部要請馬幫轉運,標磚的運費是3元一匹,水泥的運費是100元一百公斤,鋼筋是160元一百公斤,并且鋼筋還要鋸斷才能用馬托運,時間起碼要用整整一天。
“古路村全體老百姓感謝政府和關系、支持我們古路村重建的所有愛心人士外。”全國人大代表、古路村黨支部書記駱云蓮告訴記者,大伙出錢架了這個1000多米高1200多米長的溜索,我們古路村的幾十戶群眾要在春節前搬進新房過新年,今年冬天是受不了凍啰!(劉剛 王建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