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深化改革開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尤其是在廣東視察期間,旗幟鮮明地發出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強音,宣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承前啟后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為我們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繼續闊步前進,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勝利指明了方向。佛山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任務,矢志將強大的思想武器轉化為豐碩的發展成果,為廣東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作出積極貢獻。尤其是去年底,習總書記親臨佛山視察,認為佛山改革開放30年走在前面,希望佛山在未來轉型升級中能闖出新路。總書記的講話為佛山改革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佛山經濟規模已位于全國地級城市前列,但我們深知,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的關鍵是產業轉型升級,佛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必須從過去依靠資源投入加快發展轉入到更多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發展的軌道上來。經過探索和實踐,集思廣益,我們形成了一個“十”字交叉戰略,橫向是“科技—產業—金融”,縱向是“人才—產業—城市”,“十”字交叉的中心或打靶的靶心就是產業,目標是產業升級,即“產業與科技金融融合”和“產業與城市人才融合”兩大戰略。兩大戰略縱橫交錯,形成城市升級、人才聚集、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四位一體、相互作用,共同推動產業做大做強,產業從低端走向高端的格局。
推進科技服務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離不開科技創新,但佛山本身科技力量不足,必須改革科技服務體系,借用科技力量。科技力量從哪里來?我們實行兩條腿走路,一是把中科院和省科技廳的力量引進來,利用廣東省產學研平臺,請中科院長期派干部在佛山政府任職,擔任市政府副秘書長或市長助理,建立起中科院與佛山深入溝通與合作的暢通渠道。目前已引進十幾個科研團隊與佛山開展合作。從省科技廳借調1名副廳長任佛山市副市長,專抓科技和金融工作。二是把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的力量引進來,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下屬有數十個應用科學研究所,長期服務中小企業,與產業結合十分緊密。我們打造中德工業服務區平臺,將德國的科技力量與佛山的產業發展需求對接起來。與此同時,政府改革科技資金分配方式,從過去“小打小鬧”、“撒胡椒面”式的直接資助企業技術創新,向打造一批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轉變,每年拿出20億元,用于科技創新補貼,計劃連續五年,投入100億元,建設優良的科技創新服務環境。
實施金融服務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美國硅谷的企業孵化、成長、兼并的服務體系給了我們很大啟示。產權交易創造價值,但依靠國有銀行體制,佛山不可能培育起產業與科技、金融融合實現“核裂變”的土壤。為此,我們創立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以提供金融后臺服務為主,重點引進風投、私募(VC/PE)等各種基金,培育柜臺交易市場(OTC),為佛山及以外大量達不到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股權交易平臺,實現各種產業發展要素的優化整合。建立民間金融一條街,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選擇一批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參與發展金融服務業。引進像美國畢馬威之類的國際大財務公司,幫企業重組和上市,走向國際化。目前已累計吸引123個國內外知名金融或財務企業和項目進駐,總投資額超過365億元,30多家民間小額貸款公司在籌建之中,舉辦“中國(廣東)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洽談會”,搭建金融資本與科技、產業對接的高端平臺。
強化人才政策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人才是產業轉型升級最關鍵的因素,我們大力破除制約人才引進的各種障礙,廣納各方人才,爭取五年內引進和培養20萬創新和創業型人才。創新人才入戶政策,在鎮街、社區建立集體戶口,放開各類人才和高校畢業生入戶;以積分入戶,鼓勵有技能專長的農民工扎根佛山。多層次、多方式建設公租房,解決人才住房問題。對選擇落戶佛山創業就業人才,工作單位能接收的,由單位接收,工作單位不能接收的,就由區或鎮人才中心接收。對高端人才,實施“產業社區聚才,提升服務留才”戰略,建設一片片社區聚集高端產業和高端人才。
注重城市建設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要引進和留住高端人才服務產業升級,沒有好的城市軟硬環境是不行的。我們在致力打造交通便利、生態優美的“1+2+5+X”組團式(即1個市級主中心城區,2個市級副中心城區,5個區級中心城區,若干個魅力中心城鎮)空間布局的城市硬環境的同時,更加注重建設一個公共服務優質均衡、政務服務廉潔高效、社會環境平安和諧的城市。改革教育、醫療衛生體制,走集團化發展之路,通過市、區、鎮教育和醫療資源整合,將優質服務延伸到鎮街和社區,讓佛山處處都有優質教育、優質醫療服務。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和企業登記制度,徹底清理政府各項職能,把政府不該管、管不好的事情放開,再造審批模式和審批流程,實行聯合網絡化審批,建立辦事虛擬大廳,將審批工作延伸到群眾家門口,對群眾辦事盡可能當場辦結,一般不超過五天辦結,并實行零收費。率先開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點,極大地降低人民群眾創業門檻。建立各級政府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互派干部掛職鍛煉機制,增進干部服務基層、企業和社會的內在動力。優化部門經費分配和考核辦法,讓想干事的部門有錢用,讓庸懶散奢部門難立足。建立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和財務監管平臺,使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和經費開支在陽光下運行,讓干部清白、群眾明白,增進干群關系。穩步開展社會體制改革,以創建平安佛山和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積極培育和發展志愿者、義工社工、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增大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正力量,對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居家養老、婦女兒童權益維護、下崗困難人員再就業等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的工作,采取政府購買服務,讓群眾得益。
實踐發展沒有止境,改革開放沒有止境,佛山要繼續依靠改革開放贏得發展先機,必須堅定改革開放信心,積極主動向世界各地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把普遍公認的好做法引到佛山來;要凝聚各方共識,“知屋漏者在宇下”,多聽基層和各方意見,采用羅伯特議事規則,廣泛發揚民主,努力尋找最大公約數;要做好改革整體設計,盡可能讓改革取得綜合效益最大化;對看準了的方向和目標,要不為各種誘惑所左右,以堅定的決心和很強的執行魄力堅持抓下去,讓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李貽偉) (作者為中共佛山市委書記)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