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縣2014年最美鄉村教師評選活動結束的9月7日那天晚上,榮獲本次“最美鄉村教師”稱號的吳光勛老師,捧著證書激動地說:“當一輩子的老師,所有汗水與希望都凝聚在這本證書上了。”
吳光勛老師,是楊柳塘鎮小米山點校一名老教師,29年來,他一直扎根于鄉村點校教育,用信念勾勒自己人生價值,用執著譜寫山村孩子希望,一如既往,無怨無悔。
為山村孩子的明天選擇三尺講臺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根草去”是吳老師的座右銘。
1975年7月,血氣方剛的吳光勛從白洗小學(現楊柳塘中心小學)附中畢業,本應該繼續求學的他,卻因為家庭困難而依依不舍離開了學校,命運注定他與那片莽莽荒野長相廝守。
改作業
1985年2月,在村里任教的民辦教師吳光錄因考入師范學校去進修,扔下了20多個孩子像群無母的小雞一樣,每天在學校里追趕打鬧,無所事事。村民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們多希望有一個老師來看管這伙可憐的孩子,可是在那個師資不足的年代,沒能分配到新老師,只好任憑著孩子們無拘無束地逐日放蕩下去。1985年3月中旬,時任楊柳塘鎮中心小學的領導找到曾經初中畢業的吳光勛,動員他接任吳光錄老師“打理”那伙可愛的小精靈,從此,吳光勛成了一名民辦教師,踏上了教書育人的講臺生涯。
鄉村教育的堅守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轉眼間,吳光勛老師在楓香點校一干就是15年,15年里,他一絲不茍,任勞任怨,把深沉的熾熱的愛撒潑在這片山間里,讓每一個孩子希望的種子得以發芽、開花、結果。
2000年,吳光勛老師從民辦老師轉為了公辦老師,而楓香小學卻撤并到楊柳塘鎮中心小學集中辦學去了,于是吳光勛老師調到離家3公里遠的小米山點校去任教,開始了他單槍匹馬的教育生活,開始了他“走教”的“長征”路途,也開始了他復式辦學的新里程碑。
每天早晨起來,他就沿著那條崎嶇山路順溪而下趕往學校,披星戴月,風雨無阻,14個春秋如一日堅持不渝。吳老師說:“我有兩個人生車站,楓香點校是我教育事業的起點站,小米山點校是我教育事業的終點站。”29年的從教生涯,吳老師把青春揮霍在這兩個“人生車站”里,踏踏實實,終不言悔。
小米山點校,目前有三個年級部26名學生,吳老師把學生們安排在一個教室里,每節課分三個時間段進行授課,一個班預習,一個班做作業,另一個班講新課,一個人兼任三個年級全部課程,輪流輔導,有序不亂。復式班教學無疑是一種困難的辦學模式,但吳老師任勞任怨,他用博愛堅守著鄉村教育,精神實在令人折服。
炊事班的“老班長”
吳光勛老師,在小米山點校不僅是一位好老師,還是孩子們的一個好爺爺,更是一名炊事班“老班長”。
眾所周知,單純上好每節課是老師們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小米山點校的吳光勛老師,除了擔任三個年級部全部課程外,還要為孩子們的營養餐操心勞作,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今年59歲的吳老師,每天既上課又批改作業還要給孩子們做飯炒菜,下午放學后又拿著扁擔口袋,翻山越嶺趕往城里為孩子們第二天營養餐做準備工作,工作重擔沉甸甸地壓在他的肩上,周而復始卻從不說苦叫累。山村孩子衛生意識不強,每天與泥巴為伴,臉花手臟常見之事。于是吳老師做好飯后,用餐前都要先檢查孩子們臉、手,發現臉花手臟的孩子,他就先給孩子們洗手洗臉,然后開始用餐。學生吃好飯,擱下碗筷飛出教室嬉戲去了,吳老師又開始忙于洗刷餐具起來,等洗完餐具,上課時間又悄然而至,一個中午時間,甚至一天的時間都被他用得分秒精光。
不管工作有多繁雜,吳老師從不埋怨機遇與命運,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為了山娃們吃上可口的午餐,他含辛茹苦,卻一心一意當好這個炊事班“老班長”。(邰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