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央各部門公布的預算數據顯示,95家單位的津貼補貼總額是基本工資的3倍,其中,津貼補貼高于基本工資的有74家之多,其中,中國法學會、國家外文局、全國工商聯、公安部、最高檢的津貼補貼高出基本工資的幅度較其他部門要高。中國法學會的基本工資預算為104.6萬元,津貼補貼預算為666.75萬元,后者是前者的6.4倍。國家外文局去年津貼補貼預算近3000萬元,基本工資支出僅為500萬元,兩者也相差5倍。此外,全國工商聯、公安部、最高檢兩者相差倍數也在5倍左右。
不過,在今年的預算中,津貼和基本工資的比值開始下降,多為兩倍以內,二者比值超過4倍的依舊包括去年的全國工商聯,超過3倍的則是國家檔案局。
津貼補貼數倍于基本工資的現象也出現下降趨勢,以去年相差倍數較高的幾個部門為例:中國法學會的津貼補貼與基本工資倍數由去年的6.4倍降為1.3倍,降幅明顯;全國工商聯的津貼補貼與基本工資相差的倍數,也由去年的5倍左右降為今年的4倍左右;公安部也由去年的5倍左右降為今年的2.9倍左右。
此外,基本工資“反超”津貼補貼的部門大幅增多。北青報記者統計發現,至少32家單位的基本工資比津貼補貼高,包括人社部、國土資源部、環保部、水利部、農業部、文化部、央行等等,有的部門津貼補貼僅為基本工資的一半。
此前,中央下發文件稱,從2014年10月1日起,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同時將部分規范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凍結規范津貼補貼的增長,各地區、各部門不得自行提高津貼補貼水平和調整津貼補貼標準。 (記者 孟亞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