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妙的舞蹈,絕倫的雜技,為遂寧城市文化、城市形象打開了一扇外宣之窗。李四海 攝
文化塑城迸發新活力
——遂寧市文化事業與產業發展紀實
3月22日,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創作基地正式落戶遂寧。遂寧,以一張城市文化新名片再次閃亮眾人眼球。
一手厚植文化底蘊,一手發展文化產業,遂寧立下建設城鄉發展與文明傳承深度融合的文化強市目標。近年來,通過實施“文化提升行動”,下功夫塑造文化事業之魂,下力氣健壯文化產業之根,不斷延伸文化觸角,遂寧文化產業地位不斷提升、產業主體不斷壯大、產業品牌不斷增多,文化之花香溢遂州……
夯實本底:
名人名作浸潤特色名片
成就本土特色文化事業新高度
“薄如紙、碧如玉、聲如罄、明如鏡”,這是遂寧館藏宋瓷的絕美風韻。
1月23日,位于自貢市中心的鹽業歷史博物館人頭攢動,高大通透的展柜里,聚光燈將荷紋瓷尊、八棱鼎式瓷爐、鬲鼎式瓷爐等一件件“國寶”映照得晶瑩華美、翠碧若玉,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瓷器愛好者。
這是遂寧宋瓷在川南的首次亮相,半月的展出時間里,遂寧博物館精心挑選的80余件(套)宋瓷精品,吸引了自貢市民和中外游客的目光。國寶宋瓷,在為“千年鹽都”營造新春祥瑞的同時,也為“觀音故里”的城市文化、城市形象打開了一扇外宣之窗。
除了宋瓷,雜技、曲藝、美術、書法也是遂寧“流動城市文化名片”上的精彩篇章。
2016年,遂寧川劇亮相美國休斯頓第49屆國際電影節開閉幕式、休斯頓萊斯大學及西班牙瓦倫西亞市;清音、川劇、雜技組團參加了“2016友好四川-走進泰國”文化交流演出;國寶宋瓷先后赴日本、新加坡、澳門等十余個國家、地區交流展出。
遂寧歷史悠久、賢士輩出,素有“文賢之邦”的美譽,孕育了陳子昂、王灼、黃峨、張鵬翮、張問陶等一批英才俊杰。“傳遞”文化名片之外,遂寧的文學藝術創作更是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打開了對外文化交流的另一扇窗口。
2016年11月11日,由遂寧日報報業集團出品,市文廣新局、市臺辦、四川易尚時代文化監制的遂臺合作首部大型微電影《雙笙戀》首映,得到了不少關注。微電影中,劇情推進、鏡頭轉換間,圣蓮島、五彩繽紛路的清秀,廣德寺、靈泉寺的美景呈現在觀眾面前。遂寧觀音文化和影視文化的碰撞,擦出了不小的火花。
除了微電影《雙笙戀》,遂寧的雜技精品《青花瓷》曾登上央視春晚舞臺;歌曲《搶頭帕》《站在新起點》和小說《神井》獲省“五個一工程”獎;大型音樂電視《人間遂寧》、電視紀錄片《品讀城市·遂寧》《國寶宋瓷》在央視播出;16個文藝家協會的15000多名各類文藝家協會會員,創作出了無數優秀的文藝作品;“中國夢·新遂寧”主題文藝創作活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等系列活動有序展開。
地方文化名片的光耀奪目,對外文化交流的影響深遠,印證的是市委市政府的強力領導,職能部門的大力推動,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
幾年來,全市投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8億元,一大批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相繼竣工;總面積5萬平方米,總投資5.4億元的市博物館、市圖書館、市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完成了立項,納入全省今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全市基本建成了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體系;《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出臺,推進了全市66個脫貧村文化室、閱報欄、科普宣傳欄建設,新建了98個幸福美麗新村文化院、75個公共服務網點。
《遂寧市重點文化藝術項目扶持獎勵辦法》的制定和《遂寧市2015-2018年文藝創作生產規劃》的出臺,使文化事業得到了大力扶持和激勵,遂寧的文化底蘊和城市魅力不斷彰顯,也為文化產業“走出去、請進來”奠定了雄厚的底氣。
鍛造品牌:
個性商品融進文化金礦
文化名品走向世界大舞臺
在遂寧繡苑刺繡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海彥看來,要繡好一幅觀音繡像,對于觀音文化的理解必不可少。
十多年前,適值遂寧文化氣質精準定位,打造“觀音故里”、文化名城,抱著自主創業的想法,黃海彥決定傳承觀音文化,做觀音繡像。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觀音文化與獨門繡技相交相融,一個擁有數百人的專業團隊、日趨完善的產業鏈、“上天出海”的廣闊市場,以觀音為媒,“愛”“善”為魂的品牌形象的公司逐漸成型,年產值達數百萬元。觀音文化中的商業價值通過“觀音繡”系列產品逐漸展露。
這十多年里,不僅有繡苑刺繡發展的陽光和風雨,也有觀音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更有遂寧本土文化品牌成長的“心路歷程”。
遂寧是中國觀音文化之鄉,觀音繡走俏國內外市場,是遂寧打造特色品牌優勢,鼓勵特色文化產品走出去的一個縮影。通過加大文化提升行動實施力度,扶持做優做響文化品牌,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以遂寧雜技、四川清音、觀音工藝品等為代表的文化品牌正加速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這次帶過去的‘并蒂蓮’系列產品很受歡迎,收到了不少合作意向,我們想‘趁熱打鐵’,注冊自己的品牌。”去年西博會期間,遂寧市天禧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展示的并蒂蓮茶杯、并蒂蓮花瓶、蓮花刺繡圍巾、蓮花擺件等產品收獲了國內外不少訂單。回到遂寧后,公司總經理李梅立即著手完成了商標注冊,下一步將把“觀音文化”“蓮文化”推向國內外。
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將文化產品推向市場,遂寧積極探索,綜合施策,品牌打造力透紙背,擲地有聲,僅2016年就推進30個“文化振興計劃”項目建設,完成投資46億元。
優化文化產業布局,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全市制定和實施差異化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各縣區根據資源稟賦、功能定位,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加強遂寧觀音文化產業園、射洪縣中華侏羅紀探秘文化旅游區、子昂故里文化產業發展區、蓬溪縣赤城湖中國書畫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大英縣文化產業園區、安居黃峨詩書文化產業發展區等“六大文化產業園區(集聚區)”建設,文化產業創新創意能力“節節升高”。
促進文化產業結構升級,利用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重點發展文化旅游、出版印刷、影視傳媒業、文藝演展、文化休閑娛樂、文化創意設計與服務等五大產業;推進“文化+”行動,推動文化產業與制造、建筑、農業、旅游、體育、信息、生態等產業融合發展。
發展壯大文化市場主體,放開文化市場準入門檻,加強政務服務,強化產權、資本等文化生產要素市場建設,鼓勵、引導文化市場投資,提升文化市場惠民和扶貧能力;支持文化產業領域創新創業,培育高成長型的文化企業,到2020年,力爭總資產、總收入上5億元的產業單位達5家,總資產、總收入上億元的產業單位達20家。
創新裂變:
文化為魂旅游為體
文旅融合邁上產業發展新征程
高坪土陶是蓬溪縣高坪鎮的一項傳統手工工藝,以生產壇、罐、盆、缸、蓋等日常生活陶制品為主,從宋朝至今已歷經千年,被列入遂寧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土陶看起來簡單,但燒制的技藝非常復雜,程序也比較細致,需經選土、煉泥、拉坯、晾干等近10道工序,主要銷往遂寧周邊,供不應求。”高坪土陶第15代傳承人蔣詩紅告訴記者:“傳統手工操作吸引了不少游客來參觀。”待窯廠維修完成后,蔣詩紅將和附近的水果基地、茶葉基地業主商量聯合發展文旅產業。
把文旅融合作為重要增長點,是遂寧發展文化產業的方向之一。
遂寧的文旅融合是多維度的。始建于隋朝的靈泉寺、唐代的廣德寺歷來為中國皇家禪林和觀音朝覲地,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在這兩座寺廟中得以原汁原味地體現;“十二五”以來,通過深掘觀音文化、古鹽井文化、城市湖泊文化、傳統書畫文化……遂寧先后打造出龍鳳古鎮、中華侏羅紀探秘度假旅游區、中國紅海、七彩明珠、席吳二洲濕地公園等充滿特色的旅游度假區,文旅產業大門一步步打開。
在中國觀音故里旅游區等景區的帶動下,“十二五”期間,遂寧成功創建A級旅游景區15家,國家4A級高等級旅游景區8家,數量居全省第五,居川東北第一;創建首批省級旅游度假區1家,首批四川旅游強縣1個,首批四川鄉村旅游強縣1個;積極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品牌,創建國、省級鄉村旅游品牌164個;全市實現旅游綜合收入上億元的企業1家(中國死海),上千萬元旅游企業10家。
今年春節黃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195.7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67億元。其中觀音故里旅游區接待游客29.08萬人次,門票收入283.14萬元,游客數量居全省納入黃金周統計的73個4A級以上景區第11位;中華侏羅紀公園接待游客1.74萬人次,門票收入95.2萬元,收入增幅達118.87%,居全省納入黃金周統計的73個4A級以上景區第8位。
2016年年底,市委召開專題會議,就“文化提升行動”勾畫出清晰的“施工線路圖”:將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加強文旅產業園區示范建設,全力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項目。
觀音文化城旅游度假區、中華侏羅紀旅游度假區、赤城湖旅游度假區、中國死海旅游度假區、黃峨故里旅游度假區……一個個旅游度假區,就是一張張特色文化新名片。這張張新名片,就是按照“服務大成渝、打造大景區、發展大產業”的大思路,結合特色旅游名鎮的規劃建設,因時應運培育的“觀音故里”文化旅游新業態,開發的特色文化旅游新項目。
伴隨著新項目開工的鏗鏘步履,文化長卷的漸次展開,文化項目的顆顆寶石串聯在文化產業發展的細線上,遂寧必將煥發出無限光彩!
(全媒體記者 李佳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