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荷畫景區
春享十里桃花,夏看十里荷畫,秋賞紅海楓林,冬釣涪江寒雪。在遂寧生活,最愜意的就是蘸一筆閑情,醞一簾心事,或詩寫風花雪月,或詞填春夏秋冬,或曲唱悲歡離合,或賦染墨香古韻。
有多少人愛上遂寧這樣的詩意生活?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陳子昂、“一杯雖已臥煙霞,為汝名高酒易賒”的張船山,還是“殷勤囑咐春山鳥,早向江南勸客歸”的黃峨、“來年準別先生去,歸釣故居明月灣”的呂潛……
前人已去,留下不可磨滅的絢爛,而詩意遂寧依然持續影響著遂寧人現在的生活:先后召開陳子昂、李實、張問陶、黃峨等歷史文化名人的國際或全國學術研討會,唐毅、安遇、呂歷、龐雪君等本土詩人們為詩歌生命力的彰顯不遺余力,第三屆遂寧國際詩歌周暨《詩刊》2017年度陳子昂詩歌獎頒獎將于本月21日開幕……
七彩明珠景區
地靈人杰詩人輩出
一方水土滋養一種文化,詩歌與地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遂寧位于四川盆地腹部,居于古蜀文化與古巴文化交匯處。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遂寧在巴蜀文化交匯碰撞中吐故納新、取長補短,構成了獨特的“巴蜀文化”。詩圣杜甫就曾在遂寧土地上寫下“山連越西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的著名詩句。
植根于紅土地的巴蜀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香,孕育出一個個享譽中外的歷史文化名人。有被譽為“海內文宗”的初唐詩人陳子昂,晚明重臣、邊塞詩人呂大器,被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無出其右”的清初名相張鵬翮,以及歷代進士400多人,20余人進入《國史》、100余人進入《省志》……
遂寧西山森林公園
從唐代至清代,遂寧詩壇更是人才輩出,各領風騷,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唐代陳子昂,開盛唐一代詩風;宋代王灼,其《碧雞漫志》收入了《四庫全書》;元代謝端,蜀中著名文學家,《元史》有傳。
在明代,最著名的當屬黃峨、呂潛。黃峨自幼博通經史,能詩文,擅書札,工散曲,有刊本《楊升庵夫人詞曲》5卷問世。其詞風纏綿悲切,有“曲中李易安”之譽。呂潛為宰相呂大器之子,系詩書畫“三絕”奇才,今存詩400多首。
以清代“蜀中詩人之冠”張問陶(號船山)為首的三弟兄、三妯娌,盡皆能詩能文名滿天下,在古今中外詩壇亦屬罕見。張問陶更是清詩著名詩學理論家,為性靈派之代表人物,有“青蓮再世”“二百年蜀中詩人之冠”之稱。
在千年歷史長河中,遂寧詩人以他們細膩的感覺和不屈的靈魂,用詩的形式記錄著遂州大地的風光、人物和精神,在燦若繁星的中國詩壇留下了遂寧色彩。
詩壇活躍盛事頻現
近年來,遂寧先后召開了陳子昂、李實、張問陶、黃峨等歷史文化名人的國際或全國學術研討會,重溫先賢們用詩所傳遞的精神氣質。
在解讀、吟誦前人詩句時,遂寧詩人傳承先賢們的詩歌精神,并創新著這種恒久彌新的璀璨藝術。在詩歌創作與閱讀已日漸式微的當下,在“新詩百年”備受詬病的今天,遂寧依然詩意盎然,本土詩人們為詩歌生命力的彰顯而不遺余力。
出于對新詩形式和語言的自覺追求,遂寧詩人唐毅致力于“八行詩”的創作。著名詩評家蘆葦岸認為,這一實踐在詩風浮躁、口語橫行的今天尤為珍貴,“它顯示了唐毅不肯隨波逐流的詩歌自制力,在相當程度上顯示了一個詩人的自信心。”此外,安遇、呂歷、龐雪君、劉旭鋒等亦是創作頗豐,廣受評論界關注。
靈泉寺
活躍的本地杰出詩人、良好的詩歌發展態勢,讓遂寧成為很多盛大詩歌活動的理想舉辦地。2015年,《詩刊》社將年度陳子昂詩歌獎頒獎地落戶子昂故里遂寧。“既是對初唐詩人陳子昂的尊敬,也是對當代遂寧深邃的詩歌文化的認可。”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希望借此契機,讓遂寧的詩歌文化一如既往地不斷傳承和發展下去。
遂寧也不負重望。《詩刊》年度陳子昂詩歌獎連續兩年成功舉辦,讓遂寧的詩歌文化和詩歌精神變得更具當代性和現實性。
因為詩歌,文化遂寧走上了世界舞臺,更多的外地人、外國人知道了遂寧不僅有陳子昂,更有大遂寧的文化向上之心。
詩意遂寧詩意生活
古往今來,詩歌所傳達出的超越時空的美好詩意,成為這片紅土地上最華美的篇章。在詩歌創作與閱讀已日漸式微的當下,遂寧擎起了時代詩歌發展之旗,而遂寧人也享受著詩歌帶來的美好意境。
陳子昂讀書臺
遂寧是一片充滿詩意的土地,全市擁有中、省各級文藝協會會員3000多名,讀詩、寫詩、評詩已成為一種生活常態。
泡一杯清茶,選一本好詩,靠著最喜愛的那棵萬年青坐下,愜意地徜徉在詩詞的世界里。這是79歲老人彭科學最喜愛的生活方式。出生于大英縣隆盛鎮一中醫世家的彭科學,寫了500多首詩記錄自己的人生軌跡,如《棄教歸田》《古稀回眸》等。他還寫出了不少心腦血管疾病和多種癌癥預防的打油詩,提醒讀者防病健身。
而在56歲的市民劉善良眼中,詩歌不僅是心靈依附的力量,更是支持他與肺癌抗爭四年的良藥。劉善良十多年前就加入了遂寧詩詞學會,結交了一大批愛好詩詞的朋友。2013年被查出患上肺癌后,在詩友鼓勵下,劉善良沒有被病魔嚇倒,寫下了“治病幕秋回,悴若枯蓬臉。我卻欣然踏雪中,驚破癌魔膽。”經過積極的治療,病情得到較好控制,他又做了一首《卜算子·面對癌癥》,用“疼痛不再擔心,緊握春風手。扯把殘陽入墨中,再繪山河秀。”來自勉和勉勵其他病友。
詩歌,是遂寧的一種精神,人們因為擁有詩歌而充實;詩歌,是遂寧的一種資源,人們因擁有詩歌而富有。遂寧國際詩歌周暨《詩刊》2017年度陳子昂詩歌獎頒獎典禮的舞臺已經搭好,人們將以詩歌的名義贊美遂寧這個值得標榜的詩意之城。(稅金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