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北方的很多地方已經開始了供暖。11 月 7 日,北京也開始正式啟動供熱試運行。
每年一到供暖季," 你在北方的暖氣里四季如春,我在南方的晴空下凍成冰棍 ",這樣的熱詞就會在網絡上被熱烈討論,今年也不例外,南北方的巨大供暖差異,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
供暖前后的巨大差異成為了網友們快樂的源泉,事實也確實如此,北方一旦開栓供暖,屋里的溫度就會呈直線上升,太熱的時候,甚至每天都要開窗通風。
甘肅省酒泉市市民 張淑清:(10 月)23 日就升到 20 ℃了,昨天和今天(10 月 27 日)就升到 25 ℃了。
在酒泉,最低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 1 ℃。人們紛紛穿起了厚棉衣,戴上了圍巾出行,但是回到家中,溫熱的空氣,讓他們暖在心里。其實不止是酒泉,整個北方到了冬天都在期盼暖氣的開栓。
陜西省榆林市民 袁文慧:前幾天榆林不是降溫了,挺冷的,就盼著暖氣來了,家里一下子暖和了,特別及時。
袁文慧告訴我們,她們家的地板溫度已經高到 28.5 ℃,住起來相當舒服,據了解,受極端天氣的影響,北方各省紛紛提前開栓供暖。
有人說北方的冷是物理攻擊,南方的冷是魔法攻擊,冬季南方的氣溫在 0 ℃左右,相對于北方的氣溫來說并不算冷,但是從氣象學角度來說,濕度對體感溫度影響很大,濕度每增加 10%,人體感受到的溫度就降低一度,也就是說在濕冷的南方,人體感受到的溫度要比實際溫度低不少。
呼聲高漲 南方供暖在行動
問題來了,同樣都是冷,眼下,北方已經基本實現集體供暖,南方則一直未能形成大規模的集體供暖。為了解決南方人過冬的問題,相關部門也采取了不少措施。
近幾年,隨著南方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再加上受寒潮災害的影響,部分南方地區開始了供暖過冬。
貴州省貴陽市市民 羅興鳳:現在有了地暖以后,家里面很暖和,平時的溫度都在 20 ℃左右。
在貴陽市,能夠實行集體供暖的是一些新建小區,供暖企業通過像空調一樣原理的熱泵技術,將經過處理的 45 ℃的水送入業主家中的地熱管中供暖。
在湖北武漢,一些小區也實現了集體供暖,這些新建小區在建設時就已經完成了供熱設施的建設。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鴻璽御園小區業主 駱先生:武漢這個地方,冬天是冷得要命,到北方去包括北方的小縣城我們都很羨慕,現在盼到了,很舒服。
據統計,2019 年,家用暖氣片銷量同比增長 430%,而銷量增長的 " 主力軍 " 正是上海、南京、武漢等南方城市。
中國建研院建筑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 徐偉:我們大致測算了一下,我們大概覺得未來十年南方供暖總市場規模可能是在 4000 億到 5000 億左右。這樣一個總規模,平均到每年大概可能會(增加)在 400 億這樣一個規模的程度。
我國采暖地區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溫度低于或等于 5 ℃的天氣超過 90 天的華北、東北、西北地區。
目前我國南方一般使用空調和電暖器來度過寒冬,這種分戶方式嚴重浪費了電力資源,不利于節能減排,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
劃專業委員 付林:合理的去宣傳引導,通過科技創新,工藝創新,針對不同的特點,提出合適的供暖方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