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錦屏縣民政部門始終踐行以“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理念,堅持以學促干,緊緊圍繞群眾需求,突出“暖心民政”,集中力量推進“五民”行動,全力以赴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為難事”、積極主動多做讓群眾滿意的“方便事”,想方設法化解老百姓擔心的“煩心事”,讓群眾有更充足、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便民:實施效能提升行動
我們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持續提升為民服務水平,落實辦好各項民生實事。截止8月31日,結合全縣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批權下放鄉鎮試點等工作,對急難型臨時救助“先行辦”1人救助20000元、特困人員喪葬事宜“兜底辦”6人救助18000元、特困難老人入住養老機構“優先辦”8人、實事無人撫養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立即辦”9人、殘疾人兩項補貼“主動辦”197人、婚姻登記“預約辦”12人、流浪乞討救助“即來即辦”18人等便民利民措施,解決好民生訴求,辦理好民生實事。同時利用30天“離婚冷靜期”作為重點介入,婚姻登記員耐心細致調解后共挽救了68對夫妻放棄離婚。
暖民:實施敬老養老行動
以公建民營的縣社會福利院為依托,為入住特困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養護、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項服務,工作人員每天組織老人開展早鍛煉、跳廣場舞、下象棋、夾跳棋等活動,每月為入住壽星老人開展生日活動會,每天不定時到老人房間了解其身心狀態及飲食等情況,滿足老人需求,提供全方位醫療、康復服務,切實提升老人的幸福感,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特別是在今年,我局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契機,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一是積極推動縣老年養護院項目建設。總投資2990萬元,占地總面積25308平方米,設置床位200張。已完成主體形象工程5層,項目建成后,將為老人、特別是貧困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養老服務。二是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投入使用。完成三江鎮大公田、里郎、聚龍、敦寨新城4個移民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并通過公益性崗位安排4名人員進行管理,全天免費為老年人開放和服務工作,切實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三是積極協調疫苗接種上門為老人服務。為切實做好60歲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針對老年人群體行動不便的實際困難問題。我局加強與衛健、醫院等單位溝通,8月24日,相關單位到縣社會福利院共為63名老人開展接種疫苗服務工作,為老人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利民:實施解憂暖心行動
持續深化“暖心民政”,落實民生保障。立足部門職責,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將實事辦好,將好事辦實。通過開展低保年度核查和救助等措施,堅持做好群眾“貼心人”,提升困難群眾幸福指數。今年,全縣城市低保標準為月人均625元,農低保為標準為年人均4308元,截止8月31日,為11203名低保對象,累計發放低保資金3146.36萬元;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特困對象生活標準為月人均938元,為628名特困對象,累計發放供養金470.97萬元;為一級殘疾人護理補貼和托養補貼標準年人均1460元,二級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年人均600元,共為2968名一二級殘疾人發放殘疾人護理補貼和托養補貼154.50萬元,讓救助既有“溫度”更有“速度”。
順民:實施社區治理行動
與此同時,結合易地搬遷社區后扶工作,著力打造有溫度的社區,讓群眾居民在社區治理、協商議事中有更多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全縣易地扶貧搬遷7個安置點,完成了社區委員會、居民小組、工青婦聯的選舉和組建,規范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制定居民公約等相關自治工作制度,城鄉社區基層民主自治建設進一步加強。各鄉鎮村(社區)將“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納入了新修訂的村(社區)村(居)規民。以“三社聯動”引入專業社會工作機構,今年,爭取到資金5萬元打造錦屏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站項目一個,項目落實在易地搬遷三江鎮大公田社區,現完成了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站的建立,并與天柱縣進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簽訂項目志愿服務工作,通過聚焦群眾需求,讓社區治理更加順應民心。
愛民:實施關愛兒童行動
積極轉變理念,著力落實黨委、政府對兒童關愛保障工作,即由注重“輸血”向以“造血”為主、“輸血”為輔轉變,更加注重困境兒童發展能力建設。利用現有的童伴之家、兒童益園、日間照料中心設施,為留守兒童在課外時間和寒暑假期間提供活動場所,使留守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為更好的關愛保障兒童,全縣聘任了15名兒童督導員和195名村居兒童主任。對21名孤兒、122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65名困境兒童進行經常性探視,對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為月人均1050元,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費為月人均1600元,為21名孤兒發放孤兒保障金19.74萬元,為 122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生活費15.6萬元 。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對接協調,積極爭取到社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的支持,“六一”兒童節期間在三江鎮大公田社區等4個縣城移民安置點為40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開展關愛慰問活動,送去慰問資金4000元及200冊書籍。通過多方關懷關注,架起與困境兒童之間的“連心橋”,讓轄區困境兒童不斷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楊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