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日前,黎平縣人民醫院成功救治40天患兒嵌頓性斜疝,深受患者家屬贊揚。
患兒楊某鋒,年齡1個月零13天,體重4.4kg,發現左側嵌頓性斜疝1天,擬行疝高位結扎術。該患兒此前也曾就診縣內其它醫院,但皆因年齡太小而勸其轉院治療。數次輾轉最后求助黎平縣人民醫院。疼痛讓患兒不斷掙扎哭鬧,因頻繁嘔吐已出現脫水的表現。從患兒母親哭紅的雙眼,看出她內心無比的驚慌和疲憊,她不斷喊出“醫生,請救救我的孩子......”
(蔡日生主任帶領麻醉團隊行超聲引導下的神經阻滯麻醉)
盡管該院以前也有手術救治過低齡患兒的成功案例,但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困難考驗著所有的醫護人員。沒有足夠的實驗室檢查結果的反饋與評估、反復的嘔吐增加了反流誤吸風險;外周靜脈通道建立較為艱難,最后在兒科護理同志的幫助下順利建立。風險是存在的,但為了病人的生命健康,醫師除了義無反顧別無選擇。恰逢東西部協作的良好契機,佛山市一醫對該院開始三年的幫扶。在佛山市一醫的蔡日生主任的指導下,相較以前單純的全麻優化了麻醉方案,即使用少量弱阿片類藥物及吸入麻醉以較淺的全身麻醉加超聲引導下髂腹及髂腹股溝神經阻滯,麻醉效果非常滿意。
(精心為幼兒作嵌頓疝松解術)
麻醉可視化技術讓精準麻醉得以實現,復合麻醉可以發揮每種麻醉藥物或麻醉技術的優點,取長補短,減少單一種藥物的劑量和副作用,增強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提高麻醉質量也促進患者術后的快速康復。超聲引導的區域麻醉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也許在高度發達的城市三甲醫院,這些不算什么新鮮技術,但在基層醫院麻醉超聲的應用,就是新醫術的進步。
該醫院麻醉科和各手術科室擁有強大的聯合救治能力,造就他們自己優秀的手術團隊,不斷提升的醫療技術衣應接不暇。這次超聲引導下髂腹下髂腹股溝神經阻滯的應用減少了圍術期麻醉藥物的使用,更有利于該患兒的術后快速蘇醒與充分鎮痛,極大提高了嬰幼兒圍術期的麻醉安全管理水平。彰顯了東西部合作的巨大優勢。(吳德宇 陸蘇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