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秋老虎的天氣,正值板藍根收割的季節。
貴州榕江縣仁里水族鄉黨民村一把把剛剛收割的板藍根正不斷被抬上貨車,再經過2小時車程,在貴州小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將被制作成一噸噸的馬藍浸膏(藍靛膏)。
“國家政策好,我們也不用煩心在家掙不到錢了。板藍根就種在我家的杉樹林下,秋天收割板藍根了就可以賣錢。”黨民村村民韋求望高興地說。
在仁里鄉,說起侗族、水族、苗族的民族特色,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他們的少數民族服裝了:純天然的服裝制作,工藝精美如藝術品,每件售價從100元到幾千元不等。制作這些服裝,最重要的一項“儀式”,就是用秋天收割的板藍根發酵成為制作衣服的染料。由于其制作工藝復雜,他們除了自己用外,經過這道工藝浸染的布料就是贈送客人的最佳禮品。
枝葉繁茂的板藍根是黨民村群眾辛苦一年勞作的成果。在該村的林下板藍根種植基地,一群黨員志愿者正與當地群眾一起收割板藍根,以實際行動幫助群眾秋收獲益。3年來,隨著中藥產業在仁里鄉做大、做強、做優,板藍根已然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群眾不僅可以賣葉子和根莖,還可以賣藍靛膏和少數民族服裝。
“今年天氣給力,板藍根也就長得好。8個村的板藍根相繼收割,為的就是在品相最好的時候賣出。”仁里鄉產業專班負責人說,村集體公司早已與“小生源”公司簽訂保底回收協議,散戶種植的板藍根也陸續由鄉、村兩級干部幫忙尋找買家。目前已有多家公司詢價,根本不愁銷路。
據悉,8月至9月是仁里鄉板藍根收割的旺季,只要天氣好,群眾每天都可以收割板藍根。今年,該鄉累計種植板藍根4000余畝,發放勞務費15.8萬余元,預計收割2000噸,年產值可達240余萬元。
“板藍根算是我們當地的傳統產業,群眾參與積極性很高。我們希望通過構建“龍頭企業+村集體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鏈條,讓產業發展實現‘真領辦、全覆蓋’,不斷增加群眾收入,最終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仁里鄉扶貧工作站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張凌寒、鄧安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