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錦屏啟蒙鎮者蒙村十組的村民楊月飛,正忙著給她收購的芥菜做腌制加工,道道復雜的工藝鑄就了酸菜純正的風味。在者蒙村,和她一樣的村民,還有很多,一旦進入采摘期后,者蒙村家家戶戶頻頻腌制酸菜。“以前吃多少腌制多少?自從者蒙村入選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后,酸菜市場銷售逐步旺了起來,我就慢慢嘗試增加收購量。”楊月飛說。
大家所說的楊月飛,是啟蒙鎮電子商務特色館館長、者蒙村致富帶頭人。楊月飛通過電商平臺,深加工延伸芥菜種植產業鏈,成功推出了“啟蒙婆侗老寨酸菜”等多個酸菜品牌,讓省內外的消費者品嘗到了舌尖上的啟蒙味道。楊月飛從事電商近10年,這個曾經的集體經濟空殼村,“蛻變”成為產業全面發展的先進村,2021年村集體收入達到了15萬元。
種好一顆黨建“菜”
日前,走進啟蒙鎮者蒙村,只見連片的者蒙村“田壩”大部分農田的芥菜長勢喜人。隨著氣溫的升高,芥菜進入了采摘高峰期。一到田壩,只看見菜農們忙碌穿梭在田壩里,將一顆顆碩大鮮嫩的芥菜采摘裝筐,搬運出田壩,供應電商企業,滿足村民“菜籃子”需求的同時,為啟蒙鎮酸菜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據了解,稻谷秋收后,村民們便開始利用閑田種植芥菜,效益非常可觀,稍微大一點的農田每次能采摘2000斤,清洗晾曬至7成干后,大約還有1500斤左右,現在市場最低的收購價格為1元/斤,芥菜成為了鼓起村民“錢袋子”的“致富菜”。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村民增收是關鍵。近年來,啟蒙鎮者蒙村加強黨建引領,充分利用冬閑田、土壤肥沃、水源豐富、交通便利等優勢,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電商+農戶”等模式,動員村民發展芥菜特色產業。通過傳統獨特的方法腌制芥菜,制作成為啟蒙鎮地道的特色菜—啟蒙酸菜,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芥菜產業的發展,也使村民“冬閑”變成了“冬忙”和“春忙”,實現了冬季勞作、春季有收的愿望。
據悉,啟蒙酸菜,是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獨有的民族風味食品,為黔東南州十三種名菜之一,為啟蒙鎮獨有。產品主要選用當地優質無公害芥菜為原料,采用侗家民族傳統工藝,嚴格按照食品衛生標準精心腌制而成,屬無公害綠色食品,且含多種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和氨基酸,具有開胃生津、提神、解暑等特點,是家庭餐飲理想的美味食品。
建好一批黨建“項目”
“勸村民多種菜,得讓種菜的村民有錢賺”。從脫貧攻堅開始,農村黨建、集體經濟、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是者蒙村最關注的關鍵詞。村支書劉青蘭介紹說:“1934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徑者蒙,紅九軍團一部在者蒙休整三天。紅軍駐足時間雖是短暫,但留給后人的卻是一筆豐富的紅色財富”。2021年,在啟蒙鎮黨委多次申報下,者蒙村成功入選紅色美麗村莊。
為擦亮紅色美麗村莊這張紅色名片,者蒙以“紅色+”的方式,申報的一批又一批黨建“項目”逐漸被上級部門認可并批準實施。首先是一條長600米、寬3米的烈士公路順利建成,者蒙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項目就此拉開了建設序幕。
建好了路,者蒙村又把目光投向了廣場,在啟蒙鎮黨委的協調努力下建成了楊和鈞革命烈士紀念廣場。該廣場建筑占地4443.14平方米,目前為啟蒙重要地標之一,也成為外來啟蒙旅游的游客打卡勝地之一。跳廣場舞的村民非常激動地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硬是逐漸變成現實!”
如今,走進錦屏縣啟蒙鎮者蒙村,放眼望去。一條條寬闊整潔的青石板步道四通八達,新建三座“迎賓議事涼亭”格外引人注目,家家戶戶陰溝門庭整潔規范,房前屋后柴草堆放整齊,紅軍廣場上不時傳來老人和孩童的歡聲笑語,新鋪的塑膠籃球場每天迎來附近企業、村民和政府工作人員打球健身的身影………
者蒙村駐村第一書記姚敦根說:“者蒙村現已建成紅軍廣場、紅軍路、紅軍亭等等,這些紅色資源,是者蒙村獨特的優勢所在”。入選紅色美麗村莊以來,者蒙村從以前的“臟亂差”逐漸“蛻變”成為革命英烈紀念、黨員干部教育、村民文化休閑、紅色旅游參觀于一體的紅色示范村,并讓這抹紅色更加美麗、耀眼。
育好一批黨建“力量”
“要獲得群眾認可,育好村級后備力量的重擔必須挑起來”。在者蒙村剛擔任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的姚敦根,至今還記得他駐村第一天時的場景。“站在一條泥濘的田埂上,面對充滿生機勃勃的田野,村支書劉青蘭告訴他‘農村天地廣闊無限’,這句話至今激勵著他。”姚敦根書記說。“要獲得群眾認可,育好村級后備力量的重擔必須挑起來。”在姚敦根書記看來,紅色美麗村莊要“蛻變”,必須育好村級后備力量。
周邊村寨都知道,者蒙村的“會”和“課”不少。一個村,開這么多會干啥?上那么多課干啥?“學習!”、“育人!”村支書劉青蘭拿起書柜上的一本黨建理論讀物,翻開每一頁,幾乎都寫滿了筆記。這是劉青蘭擔任支書以來帶著村干部學習留下的痕跡。者蒙村副支書楊丕植說,“最開始,有些人不理解,后來,大家學習到了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掌握了‘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本領,才慢慢理解劉支書的用心”。
村民楊康是名黨員,過去常常不配合村里的工作。直到有一次開黨員大會,人們才清楚,楊康背后有委屈。以前,因“兩違”建筑,導致他想開的摩托車修理店找不到店面,后來村“兩委”積極上門做思想工作,并協助楊康找到了店面。“以前村里沒把這當回事,是日常的學習讓我們提高了思想認識。村民的心結哪怕再小,也要想辦法解開。”駐村第一書姚敦根說,“問題解決后,楊康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積極給村里出主意。凡是村內消防機有損壞,他便主動把消防機拉到店里去免費維修,同時他還加入村志愿消防隊,成為了一名村級后備力量。
“嚴格落實村級后備力量培育管理,為每名村后備力量指定一名培養聯系人,定期召開后備力量培訓會,對后備力量進行黨性修養教育和政治素質提升。同時給后備力量交任務、壓擔子,安排農村黨建、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等重點崗位磨煉,讓后備力量在工作中提升素質,施展才華”。啟蒙鎮黨委書記張之浩說。在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新征程中,我們看到了者蒙村“蛻變”的新氣象、新面貌、新生活,正在者蒙大地徐徐展開。(楊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