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寨村有200多畝“壩子田”,長期以水稻種植為主,是啟蒙鎮水稻主產區之一。然而,由于該村部分沿河農田在2016年遭受水災被大水沖垮,恢復后稻田質量較低,加之近年村內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一些稻田甚至出現了撂荒現象。
為及時遏制和扭轉這一局面,切實保障全村水稻穩產豐產,村“兩委”干部克服重重困難,擔起“領頭雁”責任的同時,親自帶領黨員干部、組長、護林員、公益性崗位、志愿者等人員,手拿鐵鍬,肩抬耕機,揮鋤除草,翻耕土地,在荒田里揮灑汗水,一派熱鬧場景。
“整治這些受災受損的‘壩子田’,帶動村民把這些荒田改造成良田,目前有24畝,我們已經整治了一半多,計劃在本月底完成后,將進入春耕高峰期。”巨寨村黨支部書記龍家群說。積極發動村民解決土地撂荒問題,絕不是在口號中,更不是在文件里,而是要落到每家每戶中,落到造福民生中,落到當前的重點工作中。”
在村“兩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不一會兒,涓涓溪流注入荒田旱地,澆灌出一塊塊蘊含生機與希望的沃土良田。通過整治撂荒的“壩子田”耕地,全村“壩子田”被整合成連片易于耕作、穩產保收的水稻農田區域,這不僅守住了耕地紅線,還防止了土地撂荒。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地之不存、何來口糧。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問題,更是讓鄉村振興多了一條“糧”路,如何防止土地撂荒,無疑是啟蒙鎮黨委、政府當前重點考慮的頭等大事。啟蒙鎮黨委書記張之浩說:“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的同時,糧食安全一樣也不能放松,只有整治并杜絕土地撂荒問題,才能進一步保障人民的‘糧袋子’”。(信息員:楊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