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中堅力量、文明實踐活動的有生力量、志愿服務組織的積極力量,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內容、服務渠道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在“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重要功能,積極激發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工作活力,進一步優化環境,提升社區品位,增強社區凝聚力。不斷推進“黨建引領+志愿服務”模式,擦亮新時代文明實踐途徑,積極發揮以黨員為“領頭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先鋒模范作用。多年來,在黨員志愿者的帶領下開展疫情防控、除冰掃雪、環境整治、文明創建、植樹綠化等各項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受到廣大居民的歡迎與喜愛。
“讓百姓心存善念,方有善德善行;讓百姓心有所仰,方能行穩致遠。”以干涼亭社區、龍形社區等為代表的城市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以宣講、幫扶、娛樂等形式,突出思想鑄魂主線,廣泛開展理論宣講、價值引領、鄰里互助等活動。將理論宣講、事跡浸潤、就業服務、移風易俗、文化宣傳等內容定為“必修課程”,每月定期組織開展主題活動,讓項目內容貫穿于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始終。將貴州省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首批示范單位——黎平會議紀念館開設的“紅色講壇”延伸到社區,組織紅色文化研究專家、紀念館講解員組成“紅色文化宣講團”,深入到講堂內、農戶外、廣場上、樹蔭下,用本土化、接地氣的語言宣傳紅色文化,開展形勢政策教育。以創建“文明社區”為目標,全面參與“孝老愛親最美家庭”“清風廉政最美家庭”“鄉村振興最美家庭”“書香潤德最美家庭”“綠色生態最美家庭”“好媽媽”“好爸爸”“好孩子”等評選活動;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感人事”“身邊人講自己事”的方式開展“我的先進故事”“我的家風故事”“我的志愿故事”“我的實踐故事”等宣講活動,讓文明實踐的生動故事春風化雨般浸潤尋常百姓家。
用志愿服務點亮文明社區,用奉獻底色譜寫時代擔當。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實行黨員聯動、單位聯動、企業聯動、協會聯動的“四聯動機制”,通過“敲門行動”讓志愿者帶動群眾開展鄰里互助活動。積極建立“志愿者夜校”,將技術資源有效匯聚,承接社區多樣化、多元化的志愿服務項目。根據市民的實際生活需求,組織黎平黔靈女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等企業創立獨特的商業圈公益志愿服務團隊,在提升商業品牌和美譽度的同時,讓“商業圈”帶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走進搬遷群眾的“生活圈”。
一個人帶動一批人,一個人溫暖一家人,一個人感動一群人,這是黎平縣城市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的真實寫照。以推進志愿服務體系建設為契機,以3月“學雷鋒志愿服務月”為載體,廣泛開展社會治理、生態環保、扶弱助殘、文明新風、美好生活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瞄準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需要,積極開展“四點半課堂”課外助學等志愿服務活動。緊扣搬遷群眾的特殊性,組織文化志愿服務隊開展“送萬福·進萬家”送春聯、文藝輔導、文藝演出等活動。如今在社區里,鄰里守望、扶手助殘、愛心聯盟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實現常態化、專業化、大眾化。
當前,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是一面精神旗幟,也是一種文明導向。黎平縣各社區積極借助“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之東風,組織眾欣社工服務中心等社會團體建立社區社工站,以“大品牌”引領“小項目”、“微活動”促進“大服務”,精心設計出關愛孤寡老人、關愛殘疾人、關愛留守兒童、關愛貧困家庭等一系列“私人定制”式的志愿服務項目,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提檔升級。(通訊員:詹家斌 佘定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