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足跡——記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路過從江縣境
1930年初,桂系軍閥李宗仁得知廣西江地區不少縣城村鎮,特別是隆安縣城被紅七軍占領后,大為恐慌,即任李通新任總指揮率三個團加一個營的兵力與駐隆安紅七軍部隊交戰,由于敵人兵力集中,來勢兇猛,激戰數日,紅七軍于2月6日撤出隆安,開展游擊戰。同時,為了廣泛發動群眾,擴大政治影響,補充部隊給養,1930年4月初,紅七軍前委決定,第一、二縱隊、由軍長張云逸、總指揮李明瑞率領,從廣西河池出發,進而向黔桂邊區的荔波、從江、榕江推進。
紅七軍總指揮李明瑞率第一縱隊一千余人,經荔波黎明關到達荔波板寨;由軍長張云逸率領的紅七軍軍部及第二縱隊一千多人分兩路向板寨方向進發,與第一縱隊會合。
紅七軍第一、二縱隊板寨會合后,又分兩路向茂蘭方向進發。一路經寄才、洞改到達茂蘭;一路經里通、洞良到達茂蘭。爾后,又分兩路行軍,一路經瑤六拉灘到佳榮;一路經甲界到達佳榮。佳榮會合后,分批繼續北上,由荔波、佳榮出發,經拉潭、拉易、水維,進入榕江縣城。
紅七軍第一批于1930年4月27日到達從江長牛宿營,28日經加牙到達從江加早宿營,29日經高潮、九秋到達榕江加宜宿營,30日正午經大友進入榕江縣城;第二批于4月28日經長牛到達從江加牙宿營,29日經加早到達榕江九秋宿營,30日經加宜,大友到達榕江縣城,在從江縣境內行程近百里,歷時兩天,路經月亮山地區的長牛、白朵、加牙、百吉、新寨、加早、高潮等七個村寨。
月亮山地區,山高路險,道路崎嶇,且氣候變化無常,這些給紅軍行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可是,紅軍靠著堅強的革命精神,勝利地通過了月亮山地區。
白吉新寨韋故恭老人回憶說:“幾十年前,從長牛到加宜這一帶,林多樹大,很多地方小路雖有,但是很窄很險,紅軍人多,馬匹也多,很多馬背上馱著大槍(實際是炮),紅軍行軍起來是很困難的,我們后來才曉得,紅軍邊走邊用鐵鍬修路!
從荔波到榕江,山路二百多里,由于人地生疏,語言不通,給紅軍通過月亮山區增加了更大的困難,但是,紅軍憑著秋毫無犯的嚴明紀律,使長期受封建軍閥,地主盤剝的苗族人民深為感動,改變了對紅軍的看法,積極支援紅軍過鏡。
紅軍行軍快到加牙時,風聲傳來,加牙寨上的人們紛紛逃到大山上躲避,只留下頭人潘德旺、韋故來二人到紅軍來路上觀察動靜,當潘、韋二人與紅軍見面時,即下跪磕頭,求饒;紅軍當即向潘、韋二人作了宣傳,說明紅軍是人民的軍隊,是打封建地主,官僚軍隊的,潘、韋才半信半疑地將紅軍帶領進寨,紅軍進入加牙寨后,潘、韋二人見紅軍不象以往那些軍隊那樣搞抓丁搶劫,潘、韋二人才上山將躲藏在山上的群眾叫回。
加牙大隊劉洪華老人回憶說:“我們加牙寨上的人從山上回來后,群眾看到未上鎖的屋內東西一樣未動,見到有的紅軍戰士睡在屋外,有的還在吃用口盅裝著冰冷的飯,心里很過意不去。有的人隨即將紅軍戰士讓進屋內,可是,有的人家才生小孩不久,紅軍戰士怕違背民族習慣,堅持不肯進屋。有的人主動幫紅軍做事,有的幫紅軍做飯,有的幫紅軍買馬料,有的送食物給紅軍,紅軍總是開錢了才收。紅軍帶的糧不多,在韋故樓、韋故定等五家買了一百個東毫的米(當時紅軍使用的是廣東省造銀幣,即稱東毫)紅軍一東毫才要五筒米(一筒米約合半斤多)。我們寨上看到紅軍沒有肉吃,還殺了一頭大肥豬,紅軍也按斤數開了錢,紅軍在離開加牙寨時,將借的用具都一一歸還了主人家,借用的門板全部照樣裝好。同時,紅軍把他們住的地方打掃得干干凈凈,才集合隊伍離開村寨”。
長牛大隊吳少兵老人,百吉新寨韋故恭都在回憶中說:“紅軍上路之前都開了一個大會,能聽懂一點客話的人給我們說:紅軍開會說的是要把借我們的東西歸還清楚,還說損壞的東西照價賠償……”韋故恭還回憶說:“紅軍在新寨開會時,新寨一個名叫劉味友的婦女,看到紅軍戰士有的才十多歲,背著槍、糧、背包規規矩矩地站在隊伍(列)里!弊匝宰哉Z地說:“這些人都是娘生娘養的,怎么這樣能干,這個軍隊真是了不起。”
月亮山區,山大谷深,寨與寨之間相距幾十里山路,為了順利地通過這段山路,紅軍先在佳榮的坤地寨找了幾個熟悉山路又與苗族群眾相識的當地人當向導和當司通(翻譯)。荔波坤地賈貴榮,過去經常在加牙一帶做生意,對加牙、九秋一帶的苗族群眾比較熟悉,紅軍便請賈貴榮帶路。紅軍行至長牛、加牙后,潘貴略,鐘故江等看到紅軍是和窮人一條心的,也主動為紅軍帶路。
長牛大隊吳少兵老人回憶說:“紅軍剛到長牛,群眾不了解紅軍是什么樣的軍隊,慌亂向山上逃跑,有的群眾連剛采的竹筍也丟了,唯有潘貴略膽大未跑,紅軍進寨后,紅軍和他擺談,潘貴略見紅軍和氣,對老百姓好,便給紅軍做飯,第二天清早潘貴略又帶引紅軍去到加牙。紅軍走后,大部分群眾從山上回到寨上,有的看到鳥籠中養的鳥還在啄紅軍剛嚼下的飯食時,心里真高興”。不久,又見潘貴略回來了,潘貴略手里拿著紅軍給他的三塊大洋,高興地對我們說:“紅軍真是好人,紅軍還要回來!
苗族人民對紅軍的印象是深刻的,他們也采用各種形式紀念著紅軍。
加瑞王故桿,當紅軍走到別扭時,他聽說紅軍給窮人衣穿,飯吃,就隨紅軍走了。他給紅軍挑擔歷時四個多月,在隨紅軍走的幾個月里,王故桿老人回憶說:“紅軍真好,對我們這些挑擔的象對親人一樣。我們有病及時給我們醫治,紅軍同志和我們一道吃住。除發給我們穿的外,每月還發給二百東毫的餉,除了交伙食錢,每月還剩下一百多毫,我回家后,節余的錢快用光了,我就留下幾個東毫,把它保藏起來作為紀念”。王故桿老人還說這幾個東毫,我走到哪里就帶到哪里,將東毫保存到今天,主要是讓我的子孫看到這幾個東毫都知道是紅軍送的,我這個過去當長工的人是紅軍救的。
紅七軍經過從江縣境的主要目的是攻打榕江縣城,所以在從江縣境內并不久留。但是,紅軍每到一寨宿營時,紅軍總是不顧疲勞,和群眾擺家常,宣傳革命的主張,紅軍在百吉宿營時,紅軍戰士見韋故定家還留有偽政府派款派糧單時,紅軍戰士就向韋故定作宣傳,韋故定很受啟發。
由于紅軍的宣傳影響,人民群眾中蘊藏著革命的火種。
1948年8月中旬,鄺先知等同志遵照勃海軍區的指示精神,為了牽制敵人,配合全國解放戰爭,深入國民黨軍隊防御力量比較薄弱的黔桂邊區,組織起義部隊,發動當地的農民進行抗丁抗糧。后來農民起義,部隊總部移到月亮山(長牛村范圍)時,碰到有的農民到月亮山種包谷,有的農民到月亮山打鳥等,起義部隊給這些農民飯吃,并說明這支部隊是幫助窮人打國民黨反動派的,是來組織農民抗丁抗糧的,是紅軍的后代,希望他們都來參加。當時百吉新寨龍老對正在月亮山上種包谷,聽宣傳后,毅然參加了起義部隊。
由于紅七軍經過長牛,加牙一帶,在群眾中有著紅軍要回來的傳說。不多久,很多農民都互相傳遞著這是紅軍部隊后代的消息,邀約參加了起義部隊。由于農民紛紛參加起義部隊,一些有錢有勢的人也害怕了,百吉龍祥光是一個較富的人(解放后劃為地主),聽說窮人的軍隊又回來了,便給去參加起義部隊的農民說,我這個家業不要了,也去找個出路,后來他也去參加了起義部隊。
紅七軍路過從江己七十多年了。當年給紅軍燒飯帶路的人也都作古,然而紅軍當年的形象仍留在月亮山區苗族人民的心中。(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