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似家 讓留守兒童笑容更燦爛
陳婷婷是七星學校八年四班的一名學生,同時也是一名父母在上海打工的留守兒童。小姑娘不說話的時候就安靜地坐在一邊,聽著記者采訪其他人的時候臉上會不時浮現出一絲笑容,輪到采訪自己的時候就大大方方地站起來做了一小段自我介紹,這不禁讓人懷疑有“彩排”過的嫌疑。但是接下來與婷婷交談的過程中,她的乖巧懂事、從容淡定讓記者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圖為七星學校八年四班留守兒童陳婷婷同學
圖為七星學校八年四班留守兒童陳婷婷同學
婷婷的老家在舒城縣高峰鄉,出生一周后便被父母帶到上海,小時候在上海念書,因為戶口問題,五年級的時候返鄉上學,由爺爺奶奶照顧,三年前到七星學校就讀,學習成績很好。
成長過程中,婷婷說自己曾經一度也不理解爸爸媽媽為什么這么狠心把自己留在這里,但是經過年齡的增長以及在學校與老師和同學像家人一樣相處之后,現在的她已經非常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在婷婷心目中,七星學校當然不如大城市里學校的條件好,她說“但是這里更有人情味。”這也是她熱愛這所學校的重要原因。
婷婷說自己還有一個10歲的弟弟,目前跟父母在上海生活。雖然在這樣“有人情味”的學校讀書,但當聽到記者問到是否希望弟弟回來讀書時,她卻堅決表示:“不希望。”原因是“因為上海那邊條件要好一點,弟弟好就好。”當所有人都驚異于這句話是從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口里說出來的時候,婷婷臉上依舊保持著單純的笑容。
婷婷說:“想爸爸媽媽的時候就會用老師的電話給他們打一個電話,這樣就會好一點。”
婷婷說在這里她有很多好朋友。
婷婷說在她眼里,學校,就是一個“家”。
采訪過程中,從婷婷身上,記者并沒有看到想象當中留守兒童的惆悵傷感,婷婷反而表現出自己健談的一面,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從來都是不慌不忙,應答自如,富有極強的條理性,頗有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她的“不怯場”精神讓在座的記者暗自稱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