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的研究員蘭迪·尼爾森領導的小組使用了已被切除卵巢的母倉鼠來做實驗,以排除荷爾蒙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其中半數倉鼠在8周時間里每天被放置在達150勒克司(一種照度單位)的燈光下16個小時,其余8小時被放置在黑暗的環境中。而另一組倉鼠在前四周中每天有16小時處在明亮的燈光下(大約150勒克司),其余8小時被放置在昏暗的燈光下(5勒克司),其亮度類似于黑暗房間里打開著的電視機的亮度。隨后這組倉鼠又被放置在完全黑暗的環境里1—4周。
研究人員隨后檢測這些倉鼠的精神狀況。那組在前4周暴露在昏暗燈光下睡覺的倉鼠與對照組相比看上去明顯不活躍。它們的糖水飲用量也出現下降,這些在實驗中被看做是抑郁癥狀的表現。但經過兩周處在黑暗睡眠環境下的“恢復”之后,倉鼠的上述癥狀隨之消失。
該研究也指出,倉鼠的類似癥狀也許也出現在人類身上,尤其是那些在深夜里坐在電視機前或睡覺時拉開窗簾,讓外面的燈光射入臥室里的人。他們應做出改變讓自己重回到完全漆黑的環境里睡覺,以此來消除這個負面影響。
此前有研究發現,使用夜燈者抑郁的幾率會偏高,而且肥胖也與使用夜燈有關。雖然在現代生活中很難做到身處無光環境之中,但保持作息規律以及夜晚關燈睡覺都能有助于擺脫燈光對人們的不利影響。(來源:新華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