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改變才剛剛開始。
是全民學生還是全民“學生官”?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并不看好武昌實驗小學取消“幾道杠”的做法,“倡導小學生的志愿服務精神很好,但不能取代少先隊的標識,這是兩碼事。”
孫云曉說,少先隊“幾道杠”的本意是“多一道杠是多一道責任,這是服務的崗位,而不是當官的崗位,要反對少先隊中官本位的誤導,只有強化其服務導向,執行嚴格的民主程序。”這被他看作解決問題的根本。
但遺憾的是,他調查發現,全國只有59%的少先隊干部經由民主選舉產生,另一個數據則是全國90%以上的小學生有當班隊干部的愿望。
班干部總是少數,于是有學校嘗試操作性更強的解決辦法。
長沙市一所小學的班主任想出一招,她給班上的61個學生每人都安排了一個崗位,相互有不同的分工,有管理多媒體的、有管理飲水機的、有管理圖書的……61個學生61個班干部,一時形成“全民班干”的局面。
雖然班主任一再強調這些職務都是為班集體服務,但在家長眼里,61個干部仍然有大小之別。有家長對圖書管理員的職位瞅不上眼,轉而讓孩子去角逐聽起來更有權力的班主任助理,這讓班主任不得不考慮給這個“強勢”職位限定更加平民化的職責范圍。
雖然不像這個班級那樣“全民班干”,但武昌實驗小學大多數班級的班干部覆蓋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班里有這么多班干部,那些負責搞衛生的、做解說的、放音樂的,并沒有被他們算作班干部。
胡女士說兒子做過值日班長,可這太普通了,她不覺得和班干部有半毛錢聯系,“最少得是個班級委員,才能拿得出手吧。”
“‘全民班干’是個好的嘗試,但也會有問題。”孫云曉說,“在設班干部的時候,我們就要有服務的導向,淡化級別,強調服務和責任,孩子們覺得體育委員好、勞動委員好,而大人卻覺得不好,認為只有學習委員、班長、大隊委員才好,那是成人的官本位在誤導孩子,是成年人的社會問題折射進了兒童世界。”
在這些試圖取消校園“官本位”的嘗試中,大家都在努力取消成人世界對孩子世界的影響,但也都或多或少保留著成人世界的影子。
按照校長張基廣的想法,學校所有的少先隊干部都應該由志愿者替代,而且志愿者還要吸納更多的普通學生,而不是集中在一小撮班干部身上,最好是二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能成為志愿者,“最好是校園處處都能見到志愿者的身影”。
“即使在校園里,去官本位、去功利化也將是個漫長的過程。”校長張基廣說,他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讓教育回家”。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