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世紀初開始到2003年前后,我國迎來第一波房貸高潮。當時的住房貸款期限基本以10到15年居多,如今10年即將過去,有媒體說“首代房奴”即將“翻身得解放”。但記者調查發現,實際上所謂的“首代房奴”應該被稱為“第一代貸款購房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早已經提前還完款,也享受到了資產爆炸式增長帶來的財富,他們只能被稱為“最幸福的房奴”,以70后為主。真正的“房奴”多數集中在80后,90后則是最為“瀟灑”的一代房奴。從這三代“房奴”的買房故事,不僅能一窺房子帶給中國社會三代人的巨大影響,更能看到一路前行的中國房地產業發展中的一輪輪博弈。
根據記者了解,從上世紀末,國家大面積施行住房貨幣化政策,同時銀行開始對居民住房貸款“開閘”辦理。從本世紀初開始到2003年前后,我國才迎來第一波房貸高潮。當時的住房貸款期限基本以10到15年居多,如今10年即將過去,很多首批房貸族也將進入無債一身輕的狀態。
購買超過8年基本已無房貸
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抽樣統計數據,在北京等城市,目前再上市的二手房,房本年齡在5年以上不需要交納營業稅的普通住宅,之前還有銀行抵押貸款的比例不足20%。也就是超過80%已沒有貸款,而房本在2005年之前,也就是購買超過8年的基本100%都已經沒有貸款。
第一代買房人構筑千萬資產人群
“第一波購房者購買房產時即使使用貸款,并不能稱為房奴,首先當時房屋價格絕對值比較低,其次當時房屋的價格相對健康,租售比合理,一套房屋的正常出租價格完全可以補償月供。第三,收入的持續上漲使得在5年前買房的購房者壓力非常小。”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認為。
如果一定要稱他們為房奴,他們可能也是最幸福的房奴。因為這幾年的房價暴漲,第一代房奴實現了資產的爆炸式增長。如果以現在的房價衡量,第一代貸款買房者幾乎構筑了中國目前主要的千萬資產人群。根據記者了解,“第一代房奴”中的部分人就是在2003年北京商品房5000元時代借助銀行信貸政策批量購房,完成了財富積累。
真正房奴集中在80后
從年齡來分,第一代貸款購房者以70后為主,他們正好趕上了商業房貸的興起,不過他們中也有悲催的人,早年因為種種原因買不起房,最后和80后一起忍受高房價的摧殘。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房奴主要集中在80后這一代,他們中運氣好的趕在了2009年至2010年房地產暴漲之前入市,雖然房子總價不高,但收入增長乏力,整天疲于奔命。運氣差的集中在上述兩年買房,房價高企,幾乎要用70%的收入償還貸款,成為典型的房奴。
70后房奴:
戶口和買房讓自己站穩腳跟
人物:于先生
年齡:35歲
職業:某金融行業公司品牌策劃室經理
房產:南三環外豐臺西馬廠區域兩居
2007年購買時單價:6500元/平方米
2012年該項目二手房單價:約29000元/平方米
35歲的于先生說,目前為止,自己還是一名房奴,但相比2007年買房那會兒,已經輕松和灑脫多了。
從考入人民大學中文專業碩士研究生算起,于先生踏上北京的土地已經足足12年。然而令他真正感到自己在這座城市站住腳的只有兩件事:2004年參加工作后解決了北京戶口;2007年搬進一套雖然需要償還20年貸款的新房。
談到買房,于先生說:“完全就是被逼出來的。”2006年,于先生的女兒出生,歡喜之后是壓力。“當時我的事業正處在一個轉折期,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我愛人也剛剛研究生畢業,進入一所中學作語文教師,收入也十分有限。但是為了孩子,我和妻子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買一套房子,為孩子在北京真正安一個家。”
考慮到長遠的職業發展,于先生6年前從北京一家都市報辭職,進入了一家新成立不久的保險公司成為一名基層的品牌專員。“我初入公司的時候平均月薪僅僅四千元出頭,和做記者時比反而降低了。我愛人到現在工作也有五六年時間,工資一直是三千余元。”
雖然堅定了買房的想法,但是支付能力是一道過不去的坎,“現在再看六年前的房價,大家都說便宜。很多朋友都遺憾說早幾年如果多買幾套房,現在一轉手,也許都可以提前退休了。但是,6年前大家才掙多少錢呢?我清楚地記得當時簽合同的時候,身邊也不時聽見有人說"這回可是下了血本兒了。"”
在把北京城從三環里到五環外、東西南北的樓盤幾乎都逛遍后,于先生和妻子最終決定入手一套位于南三環外豐臺西馬廠區域的兩居室。“當時的價錢是一平米6500元,幾乎等同于我與愛人每月的全部收入。”
就在買房后不久,于先生在騎車上班途中被一輛逆向行駛的電動車撞倒。“在醫院包扎處理后我舉著纏著繃帶的右手,穿著血淋淋的衣服,一瘸一拐挪到公司,當時同事目瞪口呆。”兩個月的恢復期,他沒有再多請一天假。“請假休息全勤獎就沒有了。”
相對于許多70后已經名下多套房產,并且早早還完房貸,于先生只能感嘆自己入手太晚,沒有看清房地產的大勢。因為職位的晉升,于先生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長,和當年的窘迫已經大不相同。“我們是外地人在北京最真實的寫照,沒有傳奇故事,只有柴米油鹽。”
2006年至2007年房地產業生態:
2006年針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政策頻出,時近年底卻看不到調控的效果。北京、深圳、廣州等大城市房價漲幅領跑全國,每個月的同比漲幅均在10%左右。面對高昂的房價,普通人的“不買房運動”、“公開房地產成本”、“集資建房”紛紛登臺。2007年,以穩定房價為訴求的房地產調控進一步深化。土地、信貸、稅收等為房地產市場降溫的各項調控新政密集推出。但是房價調控效果并沒立即顯現出來,反而出現邊調控邊上漲的現象。到2007年下半年,雖然總體房價漲幅有所放緩,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住房價格仍在高位,且不斷上揚。
80后房奴:
倒騰房產成為生活
人物:陳女士
年齡:31歲
職業:廣告公關公司合伙人
房產:東城區富貴園
2006年購買時單價:10000元/平方米
2012年該項目二手房單價:38000元/平方米
“你看我白頭發最近是不是又多了?前兩天準備往新房搬家,收拾東西時發現2005年去印尼民丹島玩照的照片,真是物是人非啊……”陳女士最近正在忙著裝修一套位于勁松的二手房,并希望能趕在春節前搬進新家。
雖然剛剛三十出頭,但是她和丈夫先后買賣的房產已經不下三套,房產證上也幾乎寫滿了包括她與丈夫、父母、岳父母幾個人的名字。“我真的不是為了炒房。”和一般意義的炒房客相比,土生土長的陳女士更像是被近年房地產市場劇烈的風云變幻所裹挾,透露著些許無奈……
第一次確切地感受到買房的需求是在2006年,陳女士與男友的關系已經逐漸確定了下來,開始為將來共同的生活打算。考慮兩個人暫時不需要太大的空間,樓盤位置就顯得很重要。位于幸福大街附近富貴園的一套建筑面積70平米的一居室開間,進入了陳女士的視線。“當時富貴園的房價大概是每平米1萬元上下,在我們這些剛工作沒有幾年的年輕人眼中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豪宅了。”很多同事和朋友聽說陳女士決定入手富貴園,只對她說了三個字有魄力!
70余萬的房款,在父母資助了20萬首付后,陳女士第一次嘗到了作為房奴的自豪與壓力:“即將擁有屬于自己的住房怎么說也是一件高興事,但是想到父母在外地工作,從上班到退休,每人的工資還沒有突破過三千元,卻因為女兒買房二話沒說就拿出了首付款,心里確實感到愧赧。”
2008年,早年支援三線的母親把戶口遷回北京后,父母及奶奶來京養老就成了擺在眼前的問題。于是,陳女士決定賣掉這套居住了還不到兩年的房子,換一套大房子。然而沒有料到的是,在2009年中旬,就當她剛剛以120萬元的價格將這套房子出售后不久,北京的房價就像火箭一樣急速狂飆,房價在做“俯臥撐”這句話就這樣流行開來。“我家樓下相同戶型比我晚賣了三個月,160萬成交。”這樣的一個時間差不僅導致了至少40萬元收入的損失,陳女士看上的一套位于北四環的二手房價格也在這三兩個月中幾番上漲,超出了她的承受范圍。于是她和男友只得又回到了租房的狀態,并在出租房中喜結連理。
婚后,陳女士丈夫的工作逐漸走上了正軌。而陳女士也離開公司,自己創業?吹竭@一輪房地產調控已經進行兩年多的時間,房價依然膠著,兩個人決定不再觀望,先后購買了位于房山區的萬科長陽半島一套兩居室給父母回京后居住,及一套勁松區域65平米老公房的小兩居。兩個人,又背上了百萬元的房貸。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