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著50元錢回母校擺攤
2012年7月,黃艷麗辭去在農村代課的工作。當時,也有一些學校請她去當美術老師,同學也介紹她去設計公司做設計,都被她一一拒絕。“想趁著年輕,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黃艷麗說。
由于陳輝的裝修業務不穩定,家里每天打開門就要花錢,閑不住的黃艷麗開始琢磨著自己創業。一天,黃艷麗和老鄉聊天時,聊到山東煎餅。“既然沒錢投資建廠,何不先從擺攤開始做?”說干就干,黃艷麗回到老家,讓母親教她做煎餅。
和面、烙餅、調菜……一開始,由于烙餅技術不熟絡,黃艷麗的手經常被燙到。半個月下來,一雙手燙得滿是水泡。不過,值得欣喜的是,她終于把做煎餅的基本功學到了手。
得知女兒要回母校賣煎餅,黃艷麗的父母當即反對:“你一個本科生,什么工作找不到,跑到這么遠去賣餅,叫我們怎么放心?”“我只是暫時先擺攤賣餅,等生意好了就開個店。”幾番勸說之下,父母才勉強答應讓她擺攤創業。
于是,黃艷麗背著重達40斤的鏊子、搗蒜機等工具,兜里揣著50元錢毅然回到黃石。
2012年10月,得知黃艷麗要擺攤賣煎餅,她的姐姐主動伸出援手,不僅借給她1000元本錢,還托人給她做了一個木制推車。就這樣,黃艷麗在母校門口擺起了煎餅攤。
不在乎別人說她書白讀
剛開始擺攤時,不少人得知黃艷麗是大學生時,都詫異地說:“大學還來做這個,書白讀了。”
第一個月,黃艷麗每天凌晨4點起床烙餅、調菜,早上6點半左右推出去賣,一直忙到晚上11點。除開300多元攤位租金及其它成本外,一個月下來她賺了3000多元。因為勞累,她經常小腿發硬,腳底青腫。
天氣漸冷后,黃艷麗只在下午5點出攤,晚上10點左右收攤。一次晚上突然下雨,她帶的傘沒安裝好,雨水淋濕了后背,她卻只顧著做生意。回家后才發現,水已經浸透了衣服。“雖然很辛苦,但是做事就要踏踏實實。”黃艷麗說,每當她想放棄時,看到附近還有頭發花白的爹爹擺攤,她立馬就打消了念頭。“自己還年輕,有什么不能堅持的?”“賣煎餅也是勞動,勞動就是光榮的。”黃艷麗說,現在她已不在乎別人說她書白讀,“北大學子賣豬肉致富,研究生賣餅開10家連鎖店,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山東煎餅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在山東,沒有多少‘80后’會做煎餅,我自己擺攤創業也算是一種傳承。”
如今,學校開始陸續放寒假,黃艷麗年底前不再擺攤了。她計劃明年開春后改良煎餅配方,再多加幾種可以包在里面的菜。“現在一天擺攤幾個小時,一個月大概賺2000多元。如果以后做大了,希望可以開連鎖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