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人物:梁明松
走進榕江縣忠誠鎮老街的農民殘疾人運動員梁明松家時,他家人和隔壁數名熱心觀眾正圍在他家堂屋,觀看他舉重訓練,時而為他建議舉放方法協調,時而為他的“杠鈴”加減重量。
看到筆者,梁明松停下訓練起身抹汗,他告訴筆者:“8月份我要去參加貴州省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現在每天堅持鍛煉兩個小時,要以良好的狀態去參賽。”
梁明松正在訓練(李長華 攝)
從小雙腳無法正常行走,他用雙手提攜雙腳,他的雙手舉起的是分量沉重的夢想,舉起的是一茬精彩的人生。
因夢而生為夢而活
1985年出生的梁明松,1歲時因一次高燒致下身癱瘓。父母帶他四處求醫尋藥,終無濟于事,從此他與活蹦亂跳的伙伴若判兩個世界,同齡伙伴自由奔跑行走自如,而自己卻只能用雙手提著雙腳,貼著地面慢慢挪動。
到了上學年齡,梁父背著小梁明松到學校報名,和藹的班主任老師將梁明松安排在座位第一排靠門的位置,意為有課無課過教室走廊好照看小梁明松。因為他雙腳已經殘疾,到教室上課要人背或抱才能走過教室門檻,到座位上聽課。
有一次,一位調皮的同學在課間時間把梁明松背到了教室后門,上課鈴響了,同學們紛紛擠進教室上課,而梁明松卻被擠在角落里進不了門。語文老師走進教室,同學們喊“老師好”后,聽到門外傳來低低的哭泣聲,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梁明松勉強探入教室門檻的頭部,老師走了過去。
“梁明松同學,老師抱你進來好嗎?”
“不,我要回家,我要媽媽。”說完,梁明松大哭起來。在老師的安慰后才安靜回到自己座位聽課。回到家,梁明松跟媽媽說再也不要去上學了。
從那以后,怯懦和自卑在梁明松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上學成了他心里的一大壓抑,父母為此不知落下多少眼淚。“既然我們把兒子生下來了,我們也要讓他自信地活下來。”梁明松的母親對他父親說,再怎么說也要讓孩子去上學。
到了小學高年級,梁明松的父親建議語文老師多講一些勵志類故事給梁明松聽。《 張海迪 》的 高位截癱 ,自學針灸為上萬人免費治療,掌握多門外語,自學 成為作家 的經歷;《 海倫凱勒 》從盲 聾啞 成 為作 家 ,社會活動家,為社會作出奉獻的事跡都成了梁明松的精神食糧。
“既然來到世上,每個人一定都是為夢想而來的,為了夢想我們都要好好地活下來。”在同學和老師及家人的幫助下,梁明松終于走出自卑的陰影,自信地讀完了初中。
因夢而拼為夢而搏
2004年,命運向梁明松伸出了一只幸運的小手,正念初二的他被縣殘聯推薦參加貴州省殘疾人游泳比賽。“在省城貴陽,我看到了長長隊伍的車來車往,看到了高入云端的高樓大廈,回來后,我才知道,我也可以找到自己發光的地方。”梁明松說起第一次參加殘疾人游泳賽,至今還是激動不已,“回來后,我就想要是有一天我參加比賽獲獎回來,拿獎牌給我父母,那父母肯定會很高興。”從此,梁明松自覺學習自信生活。
初中畢業后,父親送梁明松到縣職業技術學校學家電維修,在他剛入門的第二個月,殘聯再次找到他,這次要去參加省殘疾人舉重運動員選拔,全縣去了6人,經選拔,最終梁明松被留了下來,成了一名省隊舉重運動員。2005年底赴貴陽體校參加訓練,第一次參加舉重比賽,成績居中。
回家后,梁明松把家里的堂屋當作訓練場所。一根銹跡斑斑的鋼管串起兩塊舊石磨及幾塊10公斤重的水泥片做成“杠鈴”,兩根木凳架上一木塊當舉重墊子,組成了梁明松訓練舉重的器材。
訓練前,梁明松都會檢查自己的杠鈴片是否穩固,以免影響自己的鍛煉。(2014年3月25日,李長華 攝)
訓練場地和器材有了,心中有了目標,梁明松訓練起來特別有勁,一天天一次次“杠鈴”從胸前舉往最高處,他的雙手磨出了水泡,胳膊肘上也磨脫了皮,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頭,多少次勸其不要練舉重了,實在是太辛苦太糟蹋自己。但每次都被梁明松回絕:“我的夢想都還沒有實現,我怎么不努力呢?我要為自己的夢想拼搏!”
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并不能使命運向他垂青,在一次訓練中,因過度勞累,雙手失誤將杠鈴壓在自己胸口,當家人扛去杠鈴時,發現杠鈴壓斷了梁明松的一根肋骨,命運多舛的他再一次承受疼痛難忍的痛苦。“不要再練舉重了,太危險了,搞不好連命都丟的。”梁母頻臨奔潰。梁父也生氣地要把“舉重設備”撤散,不要再做危險的訓練。在哭聲中的梁明松死活不同意:“要撤‘設備’,你就先撤我!”
經過精心料理,梁明松很快好起來。“我要繼續訓練,才好去參加比賽。”從那次訓練開始梁明松的母親每次都陪伴在左右,不離不棄,生怕再發生此類事情。
榮譽(胡濤 攝)
家人的支持,艱苦的訓練,梁明松終于取得好成績。2006年5月,在省隊訓練半年后,參加貴州省第三屆殘疾人運動會舉重項目,獲得男子組48kg級第一名;2010年獲得第四屆該項目第一名;2011年赴浙江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獲男子組48kg級第二名;2013年獲全國殘疾人(30歲以下)“晟大華建杯”舉重錦標賽48kg級第二名。
“現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拿到一個全國第一名,為我們家鄉殘疾人爭光。”梁明松自信地說。
因夢而奔為夢而走
年近30的梁明松為了不給家人添負擔,在做好舉重運動訓練的同時,要求父親給自己配了一輛三輪車,自己到附近和縣城跟別人拉一些小東西,補貼生活費用。
當筆者和他交談到他日常生活和追求體育夢想之間的聯系時,梁明松說:“命運似乎要我成為生活的一個弱者,但我不勢弱,我一邊實現自己的夢想,一邊減輕家人的負擔,我還要聯系好殘聯部門,要是有殘聯創業的機會,我還想搞一些產業,要做生活的強者。”
“回想去年參加的‘晟大華建杯’,真的有點遺憾,自己的成績跟第一名就差0.5公斤,從今以后一定做好訓練,以最好的狀態去參加比賽。”梁明松說,現在家里的 “杠鈴”重量已經不夠了,要聯系制作師傅再加兩個“杠鈴片”,加一點重量,練出最好的狀態。
“不斷超越自己,爭取站到全國最高領獎臺。”堅定信念的種子已在梁明松心里滋生。(胡 濤 李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