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是升級版的新農村建設,它秉承著“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思路,而更加注重關注生態環境資源的有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農村可持續發展、保護和傳承農業文明。
2013年,州委、州政府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按照“示范引路,點面結合,穩步推進”的方法,大力推進“自然環境生態美、村容寨貌特色美、產業發展生活美、鄉風文明和諧美”建設,啟動美麗鄉村示范村20個和推進村200個建設任務。以大力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為主要抓手,強力推進全州新農村建設。“秘境黔東南”的苗鄉侗寨,正在“蝶變”中走向美麗。
村寨環境:把生態融入項目建設
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引導群眾接受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搞好公共衛生,保持村容整潔。做到人畜分離,垃圾不亂倒,糞草不亂堆,污水不亂排,柴薪不亂放,房前屋后無積水,檐溝處處勤疏通。”這是劍河縣久仰鄉畢下村全村百姓的共識。如今的畢下村,到處都洋溢著一派生機盎然的西部山區新農村建設景象。
在曲折婉轉的巴拉河畔,坐落著一個恬靜秀美的村莊。村莊內綠樹成蔭、水流清暢。依山而建的苗族村寨沐浴在寧靜的陽光下,呈現出一派優美的田園風光。2013年9月15日至16日,當全州園區及項目建設觀摩會代表們來到“美麗鄉村”建設觀摩點——雷山固魯時,眼前的美景讓觀摩者們眼前一亮。按照“力求生態環保,豐富民族建筑元素、彰顯民族民居風格,新修建房屋降色、舊房屋清洗增色、磚房增設廊檐吊瓜和畫仿木紋”的要求,雷山縣固魯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緊鑼密鼓地進行組織施工建設。如今,房屋外觀風貌整治、進村公路硬化、生態護欄建設、生態煙囪、綠化、寨內步道硬化、排污溝等工程均已完成。
建設生態農村,因地制宜發展原生態旅游,引導群眾走生態致富道路,搞好農村環境衛生是必要條件之一。全州各級基層干部及黨員帶頭搞好村寨的環境衛生,走生態村寨發展道路。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正在不斷形成。
村容寨貌:在美麗中帶來財富
對村寨進行風貌規劃,體現民族特色,使村寨風貌與旅游相結合,充分體現山水田園風光和民族地域特色,以此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黔東南大地上,這樣的村寨已經越來越多。
步入鎮遠縣的黃桑田村,只見灰的瓦白的墻,一排排別墅式的徽派農家新居,院落干凈整潔,道路寬闊平坦。幸福的笑容洋溢在群眾的臉上,一派自然和諧的農村新景象,一幅宜人的田園風光。
被列為全州“20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的黃桑田村,7公里長的公路改造即將完成,村黨員活動室、計生服務室等活動場所正在建設中。農村清潔示范工程、進寨道路硬化、連戶路建設、垃圾收集池、排污溝渠、太陽能路燈等項目正在進行當中。黃桑田村,實現了“進寨路硬化、串寨路硬化、庭院路硬化、村寨路亮化、村環境美化”的“五化”新農村工程。
而位于雷山縣西北部的郎德鎮美麗鄉村建設點下郎德村,房屋外觀風貌整治、生態煙囪、停車場、斗牛場、風雨橋、休閑長廊、特色寨門、休閑涼亭、步道硬化等也已完成。村寨的日趨美麗吸引著大量游客的光臨,改善著這里百姓的生活。
隨著村寨生態環境的改變,這些民族村寨,不僅享受著清新的空氣,還能借助民族特色旅游來脫貧致富。
產業發展:群眾生活會更好
在實施美麗鄉村項目中,在使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的同時,我州還通過產業輻射帶動廣大人民群眾,在產業發展中得到了走向致富道路。
在從江縣宰便鎮宰近村,清清的河水順村而流,筆直的柏油路穿村而過,一幢幢木質新房整齊漂亮,一排排香豬養殖小區錯落有致……
促進產業發展,實現村民增收,讓村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宰近村“兩委”狠抓香豬養殖,帶動了村民脫貧致富。2013年,該村還整合養殖戶力量申辦微型企業3戶,走產業化發展之路,推動香豬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寒冬時節,在凱里市舟溪鎮的“云谷田園”,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和濃郁的現代氣息,傳遞著與季節不同的溫暖,散發著這片熱土上瓜果的芬香……
規劃總面積達1萬畝的舟溪云谷田園臺灣農業園區,這一精品示范項目的打造,將實現凱里市與臺灣的現代農業的深度合作與交流,推動全州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前進步伐,也將鼓起周邊群眾的腰包。
而施秉縣望城村的美麗鄉村建設,以何家壩為示范點,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該項目計劃投入6900萬元,涉及23個項目。施秉望城村的農民們,正在如畫的田園中種下風景,收獲著生態財富。
隨著全州各農業園區發展的日新月異,昭示著農業走上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的軌道。優美田園、美麗鄉村,都是百姓收獲財富的來源。生態資源無比優越的黔東南,人民的生活將越發美麗。
鄉風文明:小天地里營造大和諧
“你歐他歐同姓歐,同是一個房族人;相互忍讓莫斗氣,得饒人處且饒人。抬頭不見低頭見,你謙我讓心寬敞……”在錦屏縣大同鄉章山村村委辦公室,寨老向正蓮、楊如桃等面對村民歐仁章和歐宗品發生的糾紛進行調解時唱出來的勸和歌。不到一個上午的時間,兩位當事人接受“寨老協會”的調解,握手言和。
以歌勸和,是錦屏縣諸多村寨營造和諧的一種方式。近年來因為和諧村寨建設而在全國頗有名氣的錦屏縣華寨村,更是村寨和諧建設的一大亮點。
華寨村將原有的村規民約,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逐條逐款進行修改,完善為《村民自治合約》,形成了群眾參與管理、實施、監督的有機合力。從此,再也沒有發生過擾民動眾的糾紛事件,全村上下已形成“比發展、比科技、比先進,爭廉政、爭和諧、爭貢獻”的發展氛圍,展現了新農村建設的華彩新篇。
近年來,華寨村先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少數民族社區學習中心”示范村,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示范村”,被貴州省授予“十佳和諧村寨”,被黔東南州委評為“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如今,小天地營造大和諧的經驗,已經在錦屏縣全面推廣。隨著這一經驗的宣傳推介,全州各地的苗鄉侗寨,都將以適應各地村寨實際情況,將這份和諧在黔東南大地上鋪陳開來。
……
2013年,全州“美麗鄉村”建設,正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征程中大步邁進。
2013年,20個示范村際啟動建設19個示范村,完成項目建設共計346個,總投資13.2億元。
2013年,州內高速沿線和其它交通公路沿線的風貌整治提升建設工作已全面完成,共整治房屋15388棟,投入資金5.12億元。
2013年,推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已累計投入資金10.93億元。
以“百村示范、千村推進”建設工程為中心,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正在黔東南形成。(舒增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