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幸福指數高,既得益于自然稟賦之“天賜”,更是州委、州政府和全州上下孜孜以求和善思篤行的成果。
始終堅持民生為先。年初謀劃新一年的“民生清單”,讓群眾幸福指數伴隨經濟增長一路上揚——這已成為州委、州政府傾情民生的頭等大事。
2013年的“兩會”,州委、州政府確定了“十六件民生實事”。剛進入第三季度,十六件民生實事就已實施了一大半,年底全部按計劃完成。
讓低收入群體盡快脫貧、提高城鄉醫療補助、增加低保收入、擴大城鄉就業、改善困難群眾住房……隨著一件件惠民工程的實施,黔東南大地演繹著一曲曲保障民生、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主旋律。
抓實第一民生工程 助力25萬困難群眾脫貧
25萬——這是2013年全州的減貧人口數。
實際上,當年減貧計劃數只有20萬。這意味著,去年有超過5萬人實現了“提前”脫貧。
這離不開州委州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
抓實扶貧脫貧“第一民生工程”。隨著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國家戰略的啟動實施,州委、州政府按照“整體規劃、縣為單元、整合資源、集中投入、綜合開發”的原則,在抓好整村推進的同時,及時實施整縣推進扶貧工程,對雷公山、月亮山等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進行扶貧攻堅。
一年來,我州精心組織了草地生態畜牧業、精品水果、特種養殖、特色油茶、核桃、脫毒馬鈴薯、中藥材、蔬菜等一大批扶貧項目的布局和投放,共有271個扶貧項目列入省級項目,爭取扶貧資金4.77億元,累計完成日元貸款項目投資3億元。
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一項項實實在在的幫扶措施,讓一個個脫貧致富的夢想漸次變成了現實。
三穗縣雪洞鎮民主村村民張麗在扶貧項目支持下,發展養殖業,去年養鴨收入近10萬元,不僅自己摘掉了貧困帽子,還帶動了6家養殖專業戶,共創利潤50余萬元,戶均收益8萬余元。
張麗感慨地說:“靠種水稻和玉米,每年除了解決溫飽外,幾乎沒多少收入,哪里會有今天的好生活?!”
著力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各項保障措施全面提標
民生是穩定之基、是和諧之本。民生保障,承載著城鄉困難群眾的期盼和幸福生活,也始終是州委、州政府的牽掛。
去年1月14日,凱里市爐山鎮南方醫院,新農合報銷窗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村民柳國忠排在隊伍的最前頭,他手里拿著一摞賬單。
老柳患腦梗死疾病住院共花費了15.7萬元,除了獲得10萬元的新農合補償外,還拿到了大額商業保險報銷1.9萬元,他慶幸地說:“要是不得新農合大額補償和商業保險,這病咋個醫得起喲! ”
積極發揮新農合基金的救助作用——2013年,全州參加新農合人數達380.38萬,參合率為98.88%,新農合基金籌資總額達12.55億元,政策范圍內住院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2萬元。1-9月,全州共補償509.84萬人次,實際補償新農合基金達9.91億元;全州共獲重大疾病補償10148例,共補償資金7157.58萬元。
大力實施農村衛生綜合服務能力提升突破工程——2013年,全州投入4178.31萬元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購置了DR機、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R機、心電監護儀、麻醉機等醫療設備,增設了婦產科、普外科、口腔科、中醫特色治療科、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等等。這相當于前四年全州鄉鎮村醫療設施投入之和。
這個投入的直接"產出"效益是:截止2013年11月,全州鄉鎮衛生院門診達220萬人次,住院病人達31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0%和40%。
全面完成城鄉低保"控面提標"。去年,我州農村低保和城市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年1810元和348.53元。其中,5萬農村鰥寡孤獨和無勞動能力人員年保障水平提高到2300元以上。
大力推進安居工程、農村水利建設工程——2013年,我州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建成15817套,竣工14996套;全州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開工132205戶,竣工126481戶,今年將新啟動435456戶;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完成投資23.2億元,建成扶貧生態移民房1.54萬套;全州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01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19萬畝、恢復灌溉面積5.2萬畝,解決了63.07萬人農村人口及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
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工程——去年,州財政壓縮5%的行政經費用于實施教育"9+3"計劃,新建和改擴建77所鄉鎮中心幼兒園,鄉鎮公辦幼兒園覆蓋率實現過半目標;繼續實施28所新建和改擴建高中、84所學校學生宿舍建設、100所寄宿制學校學生浴室建設等項目;中職"百校大戰"已開工建設11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現全覆蓋,加快推進以凱里大學城為重點的教育園區建設。
強力推進民生之本 創業就業再創佳績
就業是民生之本。
2013年,州委、州政府積極實施促進就業政策,建立多層次、面向全社會的促進就業服務體系,落實各項就業政策,投入資金32584.87萬元,開展就業創業培訓22038人,幫助53207名城鎮居民實現就業,67213個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全州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1%,控制在4.2%以內--這意味著本項指標已經達到同步小康創建目標。
通過組織舉辦77場(次)高校畢業生招聘會,吸引1500余家企事業單位進場提供就業崗位18880個,幫助6418名返鄉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發放各項補貼251.18萬元。
積極落實扶貧生態移民就業工程。全州共移民4235戶17283人,勞動力9865人,幫助移民實現就業9037人,就業率為91.6%。其中,企業吸納2976人,靈活就業3918人,自主創業1378人,其他就業形式765人。
大力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全州返鄉農民工創業6254人,帶動就業49710人,投入創業資金39488萬元,創辦個體工商戶3594人,創辦企業1129人,達到歷史最高。全州建成7個城歸人員創業園,全州城歸人員創業園達10個,完成年初目標任務。園區共落戶企業1380家,返鄉農民工創業982人,帶動就業18200人。全州發放就業小額擔保貸款5.71億元,扶持9105人創業,帶動就業28309人。
此外,各級公共就業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年末全州基層平臺覆蓋率達100%。
州委州政府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舉措,敲開了老百姓的幸福之門,極大地促進了我州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改善,增強了全州上下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夢,百姓夢!百姓富,國家強!
展望新的一年,我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關愛民生的政策出臺和民生工程的實施,一定會有更多的困難群眾快速圓上自己的小康夢、幸福夢。(吳會武 潘皇林 )